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凤凰琴”期待悠扬清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9:20 河北日报

  农村骨干教师进城“择校”现象观察

  农村教师“支援”城市

  刚刚开学,赵县中学校长白彦伟就遇上了一件让他措手不及的事:两个骨干老师忽然通知他,新学期他们将到石家庄市某重点中学任教,不再回学校了。

  今年暑假,这所中学又有近20名教师到外地中学试讲,虽然因为水平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多数未能成行,但还是有4名教师到省会重点中学任教。

  实际上,这还不算赵县中学教师外流最严重的时期。“因为有条件、又想走的基本上走得差不多了。”白彦伟轻轻叹了口气。

  从2001年到2003年,赵县中学有40多名教师进城“择校”,到石家庄甚至北京、天津等地任教。目前,这所成立于1901年的百年学校200多名教师中,大部分是从师范院校毕业不足5年的年轻人和岁数偏大的老教师,而35岁到40岁之间的———也就是年富力强、同时教学经验已经相当丰富的骨干教师,大部分都已经或正在选择离开。

  石家庄市各县存在教师涌向市区情形的,远非赵县一家。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藁城、晋州、新乐、无极各地中学都存在这种情况,藁城市一中今年外流的教师超过20名。

  “从师范毕业生到一个成熟优秀的教师是很不容易的,至少需要7、8年功夫,结果我们是培养一个走掉了,再培养一个又走掉了。”白彦伟不无遗憾地说。

  与此相对,今年新学期一开始,石家庄市某市属重点中学新招聘的一批教师登上了讲台。学校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说,近两年来他们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需要不少优秀教师,刚刚毕业的师范生很难胜任,学校就从石家庄各郊县和省内其他地市招聘了40多名老师。这些老师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都有10年左右的教学经验,年富力强,业务熟练,他们看中这所学校的知名度和优厚条件,都愿意来此任教。

  38岁的于老师就是今年暑假期间从赵县一所学校来到这所中学的。她说,当时来应聘的还有两个同事,她的成绩最好被留下了,另外两个同事虽然没有被这所学校录取,但找到了石家庄市内其他中学,暑假过后也没有再回赵县。

  于老师在赵县某中学工作了15年,每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在县里属于高收入了,但来到这所市属重点中学之后,收入翻番,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其实收入还不是最主要的,”于老师说,“主要是想换个环境。”她介绍到,这几年学校每年都有2-3名骨干教师到石家庄、北京、天津去任教,这些人回来后说,大城市里硬件条件有多好、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有多多、业务研讨的氛围有多浓,她的心里就痒痒的。看着曾经的同事在离开后踌躇满志的样子,郁闷之气在她胸中集结,心情也变得不好了,终于在今年暑假她也加入了进城的行列。

  “辛集某中学6个学科的教研组长都想到石家庄来,这6个人全是各科教学的骨干,如果他们走了学校教学可能陷入瘫痪,急得这个学校的校长向石家庄各重点学校的校长打招呼,请他们看在私人友谊的分上,一定不要挖他的墙角。”一位知情人这样告诉记者。

  挡不住外面的“精彩”

  石家庄市13中的数学老师张育英是1995年从大名县万堤镇农中来到石家庄的,回想起当初的选择,她暗自庆幸。这10年来,她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和原来镇农中的同事们拉开了距离。

  首先是收入,现在她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镇农中的老同事们每月收入不过1000元上下,10年下来,已经是几万元的收入差距了。

  其次是业务能力,在镇农中的几年,县里没有组织过评优课,学习进修的机会几乎没有,学校里没有研讨业务的氛围。长时间不受关注,没有评比,人难免生出懈怠的情绪,偶尔想起曾经的理想和志向,难免有一种忧伤和彷徨。而在13中,每周教研室有一次集体备课,学校每年都组织一次评优课,区里市里每两年各组织一次评优课,向同行学习的机会多,出去进修学习的机会也多,在这样的氛围下,业务水平自然提高得快,获奖机会多,职称晋升也比镇农中快多了,内心也感到充实和快乐。

  自己到了大城市,孩子也跟着沾了光。张育英说,孩子在她任教的13中上学,作为教师子弟学校免除了学杂费,只交书本费就可以了。教室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电扇,还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优秀教师,如果自己还在镇农中,孩子哪能有这样的学习条件?

  差距是难以抵挡的诱惑。暑假期间,白彦伟为了挽留一位准备到天津任教的骨干教师,专门到那所学校去了一次。“那里的教学条件真是好啊!待遇也真是高啊1白彦伟感叹。

  而在农村任教条件要差得多了。白彦伟介绍,县里财政拨给学校的钱只能保证教职员工的工资,即使如此,教职员工工资也与城市无法相比:“国家规定的几项是有的,省里的就没有了。”至于教师的补贴、课时费则微薄得可怜———一节课2元钱,而这个数字在一些大城市已经达到了40元甚至50元左右。学校硬件投资更是无从谈起,学校本来早就计划建设图书馆、体育馆,但由于缺乏资金,至今还是没影的事。即便如此,现在学校负债也已经超过1000万元。

  “我们怎么跟人家比啊1白彦伟无奈地说。

  受影响最大的是农村孩子

  实际上,教师的大规模流动是从石家庄市高中的大规模扩招开始的。

  而随着各学校竞争的日趋激烈,高中扩招的步伐也越来越大。据记者了解,石家庄市某高级中学今年招生80个班,按照一个班需要4个教师算,教师的缺口将超过300人。

  大量的缺口也是造成某些学校为教师提供丰厚待遇的重要原因。有些学校前几年甚至应允前来任教的教师可以携带家属。

  由于这些流动的教师一般都不带人事档案,也不占用接纳学校的编制,教师大多说走就走,经常令流出学校措手不及。

  也正是因为如此,教育行政部门无法掌握具体的流动规模。但据记者了解,石家庄市另一所市属重点中学,近两年内流入了80多名教师,而许多县一中的教师总数也就在80人上下,有的偏远山区,一个暑假就流失教师10多个,许多课程都开不起来了。这样估算,全省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动规模应该不校

  在采访过程中,多数人对教师的外流表示“可以理解”,但与此同时,许多人也提到,大批老师从贫穷落后地区向富裕发达地区流动,已经影响到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的基础教育。

  “也许这种流动是正常的吧。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话虽如此,赵县教育局长刘书领毕竟有些不太甘心。

  赵县中学教师刘军伟并不否认到大城市工作将能够得到更多利益,但是让刘军伟真正担心的是他的学生。他说,从教师的角度看,向外流动也是正常的,但从孩子的角度讲,教育有很大的连续性,如果中途换人,学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适应新老师,这对学生是很不利的。在他看来:“如果能不走,还是不走好。”

  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不断向外流动的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从县城到市区之间,在县域内部,这样的事情同样很普遍。

  刘书领介绍,赵县各中学每年送出去大量师范类学生。而这些学生没几个愿意回本县的,回到县里的绝大多数都希望到县城任教,即使到不了县城,也要想方设法到靠近县城的城镇学校。再加上教师向大中城市的流动,使赵县农村教师严重缺乏。

  而面对教师的外流,白彦伟坦承,他们只能从县里其他中学再“挖人”。有时候一是找不到特别合适的,就降低标准,从初中教师中选拔教师,教授高中课程:“现在的情况,就像一个大吸管,上部不断吸走下部的人才。”

  而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近3至5年城市重点中学不断扩大规模,争建分校,优秀教师紧缺一时难以缓解,如果没有合适的措施出台,教师“择校”现象将会愈演愈烈,这对于本来就落后的农村教育真是雪上加霜,教育发展不均衡将更加突出,农村教育“失血”现象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报记者徐国栋郑建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