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迎战“卡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09:26 解放日报

  风大雨急。“卡努”近申城!上海中小学和幼儿园首次实施台风期间停课避险措施,于今天停课一天。

  继“麦莎”在苏浙沪三省发威,“泰利”在闽浙赣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后,对昨天登陆浙江台州的第15号台风“卡努”,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截至晚上8点,上海全市撤离总人数已达164270人。记者赶赴本市各地,发回现场报道。

  交通枢纽:平静有序

  浦东国际机场

  昨天下午5点,记者到达浦东机场时,很多航班由于台风取消或是延误。晚上7点左右,陆续有航空公司宣布,由于受台风的影响,多个航班将取消,乘客开始办理签票手续,现场较为平静,井然有序。

  截至发稿时,从浦东和虹桥两机场的现场指挥部门了解到,机场暂时还未关闭。

  浦东三甲港

  昨晚7点50分,三甲港水闸在“卡努”来临前最后一次紧急开启,最后40多艘渔船进港避风,此时风力已经接近9至10级。

  浦东新区河闸管理署书记黄伟告诉记者,除3艘带桅渔船因超高未能进闸外,他们目前正劝说这3艘渔船上的船民离船上岸。据悉,这次三甲港水闸成功接纳了近140艘船只避风,数量已和“麦莎”时基本持平。

  吴淞口避风港湾

  昨晨6点,上海海事部门接到台风警报后,立刻着手疏散运行在长江口和附近海面上的船舶。从昨天早上起,客轮陆续停航。在长江口施工作业区内所有的54艘施工船舶都进港避风。

  吴淞交管中心密切监控船只动态。记者现场看到,5块29寸的电子显示屏上分布着百余艘在长江口停锚避风船只的具体位置,指挥人员处于24小时紧张待命状态。

  城市道路

  昨天,全市交警紧急行动,对信号灯、标示标牌等交通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正常。清障施救牵引车也已调配充足,在各个重点路段“蹲点待命”。路况信息将通过道路上的可变信息板、手机短信和寻呼机第一时间向市民发布。

  为确保城市“大动脉”安全畅通,交警高架支队已成立紧急处置机动小组,随时应对险情。高架上的电子指示牌也将及时发出天气警报。

  重大工程:紧急撤离

  洋山深水港区工地

  昨天下午,记者站在工地上,已感觉很难站稳。洋山港区新筑的中港区北围堤内,已停有152艘各类避风船只。港口指挥部要求船上所有人员上岸,并为他们准备了住宿处。

  港口指挥部还把近千名住在简易房和彩钢房内的施工人员,迁移到新建的候工楼、机修车间、海事大楼和管理中心等四处场所。截至发稿时,整个洋山港区的5041名建设者全部处于安全状态,所有施工设备也全部进行了加固,一些防台措施稳步实施。

  东海大桥工地

  昨天下午3点半起,正在建设中的东海大桥停止了所有的施工,禁止所有车辆通行,300多名施工人员撤至芦潮港。

  东海大桥主通航口处,上海中心气象台的“追风车”第一时间监测着“卡努”的动向,每隔一分钟向上海中心气象台和东海大桥指挥部发送一次检测结果。截至记者发稿时,桥面上的最大风力已经超过11级。与此同时,沈家湾岛、颗珠山岛和大乌龟岛上的300多名施工人员也已至岛上的安全处所避风。

  生活服务:严阵以待

  110指挥中心

  为迎战“卡努”,指挥中心特地抽调十余位民警“增援”。记者发现每位接警员台上都准备了“秘密武器”———水和润喉糖。

  全市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紧急行动,各级治安部门加强对水、电、煤等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检查,社区民警深入居民区进行防台防汛宣传,重点检查广告牌、霓虹灯、脚手架、塔吊、行道树、危旧房屋等。全市各处消防官兵也对消防车进行了检查和保养。

  市电力公司

  昨晚7点,浦东源深路1122号市电力公司16楼灯火通明,防汛抗台指挥部总指挥告诉记者,各类抢修物资和车辆已全部到位,由2000多人组成的故障抢修队伍严阵以待,对本市部分重要供电设施和线路,安排了特别巡视。

  晚上8点15分,记者来到设于九龙路市区电力公司的95588上电热线,接线人员已增加到32名,报修电话此起彼伏。电力部门提醒市民:台风期间如遇电力线路受损,应马上打电话报修;家中如进水,应立即拉下电闸或拔掉保险丝切断电源,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气象局

  自前天下午4点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以来,市气象局始终跟踪台风变化。

  至昨天上午,气象部门已8次向市领导和防汛指挥部汇报台风最新动向和预测意见,发布重要天气专报5期。据悉,“追风车”已于昨天上午赶赴小洋山、东海大桥等地进行现场服务。

  孙桥现代农业园区

  昨天下午,孙桥现代农业园区16个园艺场、3500亩蔬菜园中,工人们或清理沟系,或抢收瓜果,或全面加固大棚等设施。

  据了解,市农委昨天中午已发出紧急通知,各区县采取了多项措施防御台风:各排涝泵站已经到位;各畜禽养殖场进行了加固和清理;对棚架作物进行了突击加固;可上市的叶菜和已成熟的茄果类作物进行了紧急采收,以尽量减少损失。

  社区街道:平安第一

  外高桥码头

  上海港公安局外高桥欧高路港区派出所所长丁财荣一早便赶到派出所,落实抗台工作。丁财荣和民警们将港区内的交通设施、道路状况及消防设施检查了一遍,又挨个通知应急小组成员及家住外高桥附近的民警赶来加班,以备不时之需。

  晚上,派出所内灯火通明,十几位民警时刻关注台风最新动向,整装待发,保港区平安。

  松江区景德路

  危房较多的松江区景德路一带,共有49户居民。台风临近,帮助危房内居民转移成了居委干部的头等大事。昨天,居委会书记钱蕊蓉忙了一天。80岁的张大爷居住的房屋已有百年历史,钱蕊蓉连打5通电话,终于联系上了张大爷儿子,送走了张大爷。

  外地租房户该去哪?居委干部又紧急联系附近学校,安排了数间教室,将外地租户安顿在此。对在单位上夜班的居民,居委干部电话通知他们暂留单位。

  台风登陆台州

  本报记者吴长亮杭州专电记者昨晚从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经中央气象台确认,今年第15号台风“卡努”于14点50分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登陆。来自气象部门的消息说,当时台风“卡努”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

  台州市政府新闻办官员说,“卡努”相比此前的“麦莎”和“泰利”,其厉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台州市防汛指挥部的消息说,“卡努”逼近之时,大陈岛的风力达到每秒59.5米,也就是17级。资料显示,这已超过了大陈岛在去年“云娜”台风时的最大风力,破历史纪录。

  “卡努”对台州市的基础设施造成重创。台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陈雄在手机中告诉记者,“卡努”经过时,台州市电力供应只达到平时的十分之一,不少行道树被连根拔起。“卡努”对通讯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记者从昨天下午3点30分左右开始拨打台州市电讯的114查号台,至晚上10点还无法打通。

  来自浙江省交通部门的消息称,昨日下午,甬台温高速已经全线封闭,舟山、台州等地沿海也已经封航。省气象部门预计,“卡努”将经过浙江的台州、金华、绍兴、杭州、嘉兴、湖州,然后进入太湖,到达浙江省会杭州的时间约为今日凌晨。据介绍,刚刚过去的3个台风已使浙江许多地区的土壤水分接近饱和,地质结构疏松,遇上暴雨非常容易出现险情。

  台州市防汛办数据显示,截至昨日18点,该市受淹县城5个,11.496万公顷耕地受灾,倒塌住房1383间,其中居民住房658间,转移安置灾民33.93万多人。目前,浙江全省已转移处于一线危险地带的105万人。

  昨晚9点30分左右,绍兴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丁建萍给记者打电话说,“卡努”已经到达绍兴,市区暴雨倾盆,狂风大作。与此同时,杭州市区风力明显加大,记者在宾馆房间内赶稿,只听窗外风声呼啸,砸得窗户玻璃砰砰直响。气象部门预计,“卡努”将在今日凌晨“光临”杭州市区,看来,这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集成 尤莼洁)

  敬畏自然

  记者:上海小学生因为台风放假,还是第一次。今年台风特别多、特别强?

  许映龙(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从台风次数上说,还属正常。根据我们的统计,登陆中国大陆的台风主要集中在10月前,常年平均为6.9次,今年到现在为止来了6次。但今年的台风确实强了,中心风力达到12级的强台风比往年明显多,而且登陆路径明显北移,所以对上海的影响也大了。

  记者: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许映龙:台风风力增强的原因,与全球变暖、海洋表面的水温增加有关系,这会促使风暴能量发展得更大更快。至于登陆路径北移,目前还无法找到确切的原因。

  记者:不久前,美国也遭受了历史罕见的飓风袭击,强台风、海啸等海洋灾难性气候在全球范围内活动频繁,这是自然规律,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徐长乐(华东师大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教授):人类大肆开采资源,过量排放有害气体等不合理改造自然的行为,破坏了自然界生态的平衡,某种程度上来说,必然遭致自然的报复。我认为,人类必须深刻地反省。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发展,永远都依赖自然,我们必须敬畏自然,在珍爱自然的基础上,掌握自然规律,能动地有所作为。要永远记住:人是自然之友。

  王志彦 本报记者 张奕 黄勇娣 陈江 宋鹏霞 陆一波 方敏 简工博 刘旻通讯员 王瑾 阮文豪 徐存福余勤德实习生 杨群

  本站点所有内容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及建立镜像制作:解放日报网络部联系电话:(8621)63521111转网络部传真:6351578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