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牙通古斯的巨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0:24 乌鲁木齐晚报

  10年前,深藏在沙漠腹地的原始村落牙通古斯,因为一个汉族流浪汉在这里生活了20年的经历被媒体披露而声名鹊起。8月30日,记者沿沙漠公路来到这个距民丰县130公里、有364口人的村庄。漫漫黄沙、静静的胡杨林,这里的人们依然沿袭着独特的风俗习惯,过着简朴宁静的生活。

  牙通古斯,维吾尔语意为“野猪出没的地方”。1995年,举世闻名的沙漠公路建成后

,不知道已经孤悬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多少岁月的牙通古斯首次离公路近了。牙通古斯人向南翻过18公里的连片沙丘,就踏上了坚实的公路。2000年,通往牙通古斯的18公里沙漠公路修通了,牙通古斯人彻底告别了古老的行走方式。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记忆却历久弥新。

  81岁的苏来曼老人谈起牙通古斯的过去,纵横的泪水常常使外来的人情不自禁地陪着须发斑白的老人一起以泪洗面。

  解放前,牙通古斯是民丰县16家大户的领地,进出牙通古斯的唯一通道是牙通古斯河,运输工具是骆驼和毛驴,生活在牙通古斯的百姓,都是这些大户家的佃户。佃户常年游牧于牙通古斯绿洲,极少与外界联系。在苏来曼的记忆里,直到30岁左右,他才知道还有和田、喀什、乌鲁木齐。

  1950年秋天,以往平静的牙通古斯,显得有些躁动不安起来。外面传来消息,解放军要来了,穷人们在私下里纷纷议论解放军是穷人的部队,富人则像捅了的马蜂窝一样,开始逃跑了。绿洲上的牛羊很快就没了主人。从没有离开过牙通古斯的苏来曼,听到有人说要去迎接解放军,心动了。他从绿洲赶回来60头牛,沿着牙通古斯河走了4天,终于看到了公路。随后,他又走了5天,在一个名叫牙克托合拉克的地方遇到了解放军。

  苏来曼老人说到这儿,嗓音突然哽咽了,紧接着泪水溢出了眼眶。他不停地用手擦着泪水,竭力想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但是,情况反倒更糟糕,最后,苏来曼老人竟失声痛哭起来。

  本来饶有兴趣的记者一行,面对老人情绪发生的变化,回想起苏来曼老人说过的艰难岁月,理解了老人的泪水。是呀,许多年了,牙通古斯的居民,从出生到死亡,几乎就没有离开过这片狭小的绿洲,在他们心里除了沙漠、牛羊,其它就没有什么了。

  上世纪中叶以前,苏来曼没见过房子是什么样的,牙通古斯的居民,冬天是偎着牛羊点堆柴火熬过漫长的冬季的。老人怕我们不理解,歪倒在土炕上,用形体语言,模仿着冬夜的情景,人的前心烤热了,后背冻透了,有时候人干脆就挤到羊群里去取暖。

  大概是1956年,苏来曼又去了一趟民丰县城,回来时给老婆买了一块花布,说到这里,苏来曼用两手在脸上来回抹了起来,他在模仿妻子头一次见到花布时的情景。妻子将花布举到眼前看了半天,呜呜地哭开了,结果,崭新的布料被泪水弄成了抹布。

  日常生活同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没有锅,也没有馕坑。想吃饼子了,在沙堆上挖个小坑,点一堆火,沙子烧热了,把生面饼放在沙窝里,上面再盖上热沙子,不一会儿,面饼就烤好了。

  不知是苏来曼老人有意安排的,还是巧合,邻居沙依木汗请我们去看这种奇特的烤饼方式,沙依木汗烤的还是肉馅饼。看着沙依木汗把生面饼埋进热沙子里,我想不通,沙子进到面里,咬一口满嘴沙子,咋吃呀。没想到,半小时后,从沙子里挖出面饼,连吹带敲清理干净沙子,皮脆馅软的沙子烤饼,别有风味。

  苏来曼老人对新旧社会的反差,体会颇深。说到沙漠公路,苏来曼老人一时间似乎找不出合适的语言,他哽咽着连续说着:“好!好!好!”

  牙通古斯真正的巨变发生在沙漠公路通车之后,目前,牙通古斯村种植了安迪河甜瓜,已经使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采访结束返程途中,我们转过一道沙梁,我看到了牙通古斯最明显的标志——一面高高飘扬的红旗。 :(责任编辑:高毅 写信)

  作者:李桥江

  (来源:新疆经济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