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周论撷英:从"医改失败"看我国公共服务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4:02 人民网

  【编者按】“周论撷英”的推出已有三十余期,如果您对它有任何感想、意见或建议,请在留言板上留言。查看往期

  “周论撷英”<<<

  

  一周点击率前十名排行榜

  1. 周论撷英:教育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 析超女现象

  2.3.

  4.5. 从医改失败看我国公共服务部门的危机

  6.7.

  8. 9.

  10.

  关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从系统看医改

  正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所说,卫生领域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卫生领域的,而是中国二十年改革积累起来的问题在卫生领域的集中表现。她认为,医改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医疗保障是大统筹,在政府的支持下,包括公共卫生、环境、营养、医学等一系列的内容和环节,而医院是最后一道坎。真正提高一个民族的平均寿命、降低死亡率的是前三个因素,而不是医学。因为疾病的产生与环境、生活方式、保健、遗传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回顾历史,我国在80年代以前,国家实行的是大卫生策略,预防为主、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去,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城镇人民的卫生需求。<<<

  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把脉

  虽然多数学者都认同对目前医疗卫生状况的基本评价,但也有人提醒学术界在讨论问题时,不能借问题严重、现状不满意而否定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魏加宁提出,应当承认,医疗卫生领域不仅存在问题,而且问题还相当严重,但不能由此说“今不如昔”,医疗卫生领域许多改革还没有起步。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说,传统体制下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也有不少问题,农村医疗是在很低的低起点上有所提高,并且后来不可持续。这是不值得怀念的。<<<

  关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建议

  改革以来,我国卫生费用增长较快,然而卫生绩效却不容乐观。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从改革前被国际组织推崇的典范沦落为当前的反面案例,结果令人深思。本文认为,卫生领域的过度、扭曲的市场化和高度分权化是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建议确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支出的政府主导地位,特别要强化中央财政的支出责任,建立不同层级政府间规范的责任分担与资金筹集机制。通过有效的体制构建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安排,提高投入绩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和谐社会的方方面面

  中国教育改革市场化之痛

  虽然教育改革的实质性问题还没有触及到,然而,中国教育改革的种种问题已经涌现出来,而在一系列问题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恐怕莫过于收费了。不管是在人均收入低下的农村,还是在城市,高收费、乱收费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企业改制必须善待职工

  为了解掌握改制企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和寻求工作的新突破,我们对江苏省12个市(除宿迁市)的132家改制化工企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很多地方的企业改制工作在取得进展的同时,由于认识不清、措施不实、片面追求政绩,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政策宣传不到位、重大事宜不公开、操作程序不规范、经济补偿不落实的现象在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侵害了职工的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

  农业税取消后“缺钱”难题怎么解

  江西省瑞金市推出乡村干部工资、补贴由市财政出资直接专户统发,乡村干部人手一卡,每月持卡到银行领取工资和补贴。这是瑞金市积极应对取消农业税后,大力破解乡镇发展难题而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

  首先,乡镇的职能定位在哪里?乡村两级的“饭碗”在哪里?面对这些困惑,瑞金市及早行动,积极应对,全力探寻破解之道。<<<

  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干部职责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执政者。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无不如此。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之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当重要角色,是由他们的身份和职责决定的。

  首先,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是管理者。建设和管理社会是执政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对干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就是要干部洞察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社会稳定有序为目标,以满足群众需要为目的,切实提高管理社会的水平。<<<

  民主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条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民主法治居于首要位置,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只有以法律手段来治国理政,使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处于严格依法办事的状态,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基本的秩序保障,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模式”

  思潮激荡显本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

  有人说,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产生于10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呢?其实,一种理论要不要坚持,并不在于它产生时间的长短,而是决定于它正确与否。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绝没有停留在19世纪。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100多年来她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

  中国模式:经验与鉴戒

  简单地说,“中国模式”实质上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在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中国为了应对全球化挑战,既取得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也付出了相当代价。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深刻的教训,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不仅对于中国自己在未来的发展,而且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迎接全球化挑战、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国家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不过在我看来,“中国模式”正在形成之中,还没有完全定型。它的一些典型特征开始初露端倪,但尚未充分展露。我认为,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应当从成功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两个方面来分析,对于“中国模式”也应当从这两个方面来观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