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心理矫治介入 挽救吸毒劳教者(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5:41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本报记者 林洁 黄辰星 通讯员 冯党生 刘洪群 图/通讯员 刘洪群

  “思想政治谈话”时代渐渐远去,三水劳教所的心理矫治中心翻开劳动教养新的一页

  与毒魔“相恋”,瘾君子们的世界,就只剩下了阴郁的黑色和惨淡的白色。

  送劳动教养,是挽救他们生命与尊严的最后底线。

  一直以来,我们持一个固有的印象:只要他们不再复吸,就足够了,就是胜利。这真的足够吗?且不问那被毒品侵蚀得千疮百孔的身体,想想他们扭曲的心灵,我们还能做点什么?连日来,本报记者钻进广东省三水劳教所,触摸一个全新的话题:心理咨询师进驻劳教场所,为劳教学员的心灵抹上色彩。

  情景导入室→宣泄室→静心室

  矫治中心似教室?似咖啡馆?

  心理矫治,不算一个新话题。可在以吸毒人员为主的劳教场所,一切才刚刚开始
心理矫治介入挽救吸毒劳教者(组图)

  图:情景导入室里,午后阳光从窗户洒入,手捧一本书,劳教人员的情绪开始放松。

  三水劳教所有一间近400平方米的心理矫治中心,是全省劳教系统最大的一间,整个装备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心理矫治中心的外表像教室,记者没有感到什么特别。推门进去———
心理矫治介入挽救吸毒劳教者(组图)
图:在个别心理辅导室,劳教人员正向心理咨询师倾诉心声。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从窗外打进来,洒在鲜亮的橙色地板上,清凉宽敞的空间里,几名劳教人员分散地坐在四周看杂志。粉蓝色的墙,粉红色设计成音符状的天花,线条优美现代的椅子,突然有了错觉,自己是不是进了哪间小咖啡馆了?

  这是一个情景导入室,让劳教人员先在这里放松一下。

  正在看杂志的劳教学员黄某说,一进到这里,就觉得连空气都自然了很多,像换了一个空间。

  穿过情景导入室,一下被刺眼的红色充斥了视觉空间,这是个宣泄室,墙体已经作了隔音并有塑胶泡沫保护,劳教学员可以在这里呐喊、拳击、跑步,就连撞撞墙也没关系。

  打完拳,出完汗,来到充斥着清新绿色、蓝天白云的静心室,看影碟,在按摩椅上躺一躺,忧伤、愤怒可能就已远去。

  听不进干警的“絮叨”

  服气专业咨询师“解压”指导

  记者在心理矫治中心里,清楚地看到几位劳教学员相互地开着一些小玩笑,很自然很放松地笑着

  在劳教场所,吸毒类学员几进几出是常有的事,甚至有“六进宫”。坐在静心室里的吴某今年39岁,毒龄已有12年,是个“二进宫”。吴某是江门人,他的妹妹已经于2002年吸食毒品过量死亡,妹妹就是带他跨入毒门的“师傅”。“一进宫”时,吴某还不知道心理矫治是怎么回事,也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干警的絮叨他听不进去,一出劳教场所他就复吸了。吴某说,这一次进来,他明显地感到劳教场所不一样了,他有烦恼的时候,不再是面对干警一副苦口婆心的脸孔,这里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总能让他很轻易地把真正的心里话放出来,给予一些专业的指引,他服气,心里也好过多了,学会如何应对自己心里的压力。吴某表示,这一次再踏出所门,他有信心了,妹妹死了,父母全都指望他了。

  记者跑过很多劳教场所,一个整体印象是,劳教场所是规范了,但每次见到劳教人员,他们的表情常常是一致的刻板,军事化的管理没能释放他们的心灵。可这个午后,记者在心理矫治中心里,清楚地看到几位劳教学员相互地开着一些小玩笑,很自然很放松地笑着。

  女师傅投诉遭到“爱情”骚扰

  电话心理辅导解开“痴心人”心结

  三水劳教所教育科专门负责心理矫治的邹俊明有一个“雄心壮志”:为每一个劳教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邹俊明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已经是个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心理咨询师,他在这遇上的“疑难杂症”可不少。

  一个爱情故事,曾经让管教干警头痛。

  在劳教场所,一位劳教学员阿马(化名)对习艺女师傅产生了“爱情幻想”,多次在习艺场所,托其他学员带信给女师傅,女师傅向劳教所投诉遭到骚扰。管教干警把阿马从那个习艺场所调开了,可阿马的表现一落千丈。

  怎么回事呢?邹俊明给阿马来了个电话“心理辅导”。邹说,首先要做的是倾听。

  原来,阿马十年前在参军时认识了一个女朋友,他退伍时通知女友到车站接他,可他误了点,那时的通讯又不够发达,没有等到他的女友不告而别。

  没有留住最心爱的人的伤痛,把阿马击垮了。他颓废的时候,与“白粉”不期而遇,走向地狱的边缘。可就在去年,多年不见的女友回头和他联系。阿马看看已被毒品折磨得不成人形的自己,避不见面。不久,他就进了三水劳教所接受教育。

  那天,在习艺场所,隔着老远,他觉得那个女师傅有点不对劲,恍然间,他似乎看到了当年的女友,而且那女师傅脖子上有一块疤痕与女友一模一样。他认定,那就是他错过了十年的前女友。他开始写信给她表露自己十年不改的真情,希望相认。

  习艺女师傅完全否认。干警对阿马进行了几次教育,但他不愿意接受,被处理后,他觉得没脸见人,抑郁寡欢。

  邹俊明初步判断,这是在劳教所由于性压抑,产生性幻想引发的骚扰行为。他开出处方:要调整阿马的认知方法。

  一点一点的碰撞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阿马虽然坚持认为“那就是她”,但他心情舒畅了许多,也答应不再去骚扰“她”。

  邹俊明说,心理咨询并非“挖得越深越好”,舒解他的压力和让他学会应对自己心里的压力更重要。

  学员疑神疑鬼自认快死了

  一系列放松调整训练胜过十次“耳边风”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个技术的东西还真管用。”

  疑病症是劳教场所最常要面对的问题。这不,劳教学员李某来到了劳教所的咨询室。

  他可怜巴巴地对咨询师说:“求求你,救救我吧,我都快受不了了。”咨询师见他心神恍惚,眼圈发黑。他坐在椅子边上,十分敏感,一有动静就四处张望。

  “我有病,但是他们却不让我看,我都快要死了。”

  原来李某入所一段时间来,总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他的痔疮越来越严重,大便时一不小心都会脱肛,自己还感觉到身上有股异味,别人也疏远他。虽然劳教所干警带他去看过几次病,但是没什么效果。他吃不下,睡不好,害怕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死。

  咨询师安排他做心理测试,结果发现李某疑病、抑郁和精神衰弱分数明显高于常人。初步诊断求助者患了焦虑症。综合李某的成长背景,咨询师分析:李某自幼家庭情况一般,加上幼年丧父,因此形成了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个性;由于痔疮久治不愈,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他到广东打工无着落,被送劳动教养这一事件,则是刺激求助者产生焦虑症的近因事件。

  劳教所的咨询师给他做了一份完全脱离了曾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计划,除了进行一系列的放松调整训练外,还尝试让他与几个熟悉的劳教学员一起相处,慢慢的李某发现并非“人人讨厌他”,一点一点发现自己认识的片面。效果非常好,他后来连生理脱肛现象都减少了。

  劳教场所因为吸毒人员众多,本来就是各种各样传染病的高发群体,所以疑病症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水劳教所管教一线的一名大队长刘竹举表示,以前,干警总在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有时候做思想工作谈话做上10次、20次,劳教学员都当“耳边风”,效果不明显,可自从有了心理矫治这种新玩意,带来给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把把脉”,那些平日拗得很的人都有了很大转变,“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个技术的东西还真管用”。

  “思想政治谈话”渐渐远去

  用心理学方法让“瘾君子”摆脱“毒魔”

  “厌恶疗法”、催眠……“只要能多救一个,就有意义。”

  据目前初步的调查,劳教系统心理健康状态处于问题人群的约占三成,这还不包括亚健康人群。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问题在这里聚首。据劳教系统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劳教学员不同于监狱的服刑人员,这里的“监禁”期比较短,劳教学员很容易就把心理问题带回社会,像吸毒者,不解决心瘾,回归社会他依然是“毒魔”的奴隶,只能一步步迈向死亡。

  有那么一群人,正在努力地尝试治疗“心瘾”的方法。

  邹俊明说,他打算建立劳教学员心理咨询档案,把每个人如何陷入毒瘾的全过程都记录清楚,开出针对每个人戒除心瘾的方案。比如借入心理学的“厌恶疗法”。当吸毒的人开始对毒品有所想象的时候,就给他一些不好的刺激,比如说“催吐药物”、“电击”,让他逐步形成条件反射,一想到毒品,他就吐,他就全身痉挛,自然而然地把厌恶心理种下。

  他表示,初步的设想里甚至包括催眠,一个吸毒者往往在逃避一些事情,一些连他自己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把潜意识调出来,他或许可以逃出生天。

  方法很多,也许这只是“期待奇迹”的努力,但对于在劳教所里从事心理矫治工作的干警来说,那是一辈子最神圣的使命。“只要能多救一个,就有意义。”这是记者最经常听到的话。

  从8月30日开始,连续12天,广东省劳教局心理咨询师第二期的培训班正在开课,省劳教局请来了广东各大医院和高校的心理学专家为干警们讲课。每个劳教所里的每个大队都将配备有技术资格的心理咨询师,老套单一的“思想政治谈话”渐渐远去。
心理矫治介入挽救吸毒劳教者(组图)
图:先进的心理测试仪器开始使用。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