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嫌贫爱富”?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8:54 金羊网-新快报 |
高校学费平均万元以上中、小学一年4万元以上新快报记者 林晨 实习生 黄哓琳 林一株近年来,广东民办教育遭遇到阵阵寒流。在反思问题缘由时,人们找到很多外部因素,例如政府不够重视、招生政策不公平、资金和土地审批上的严格管制等等。但我们也同时发现,民办教育自身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其中相对昂贵的学费成为其良性发展的一个绊脚石。据了解,目前广东省高消费的民办中、小学仍有数十家,很多学校仅学费一年就要4万元以上。另外,目前民办高校的收费也高于公立大学,一年学费平均都在万元以上。这给人们 造成了一种印象———民办学校“嫌贫爱富”。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民办学校的负责人对这个敏感话题并没有回避,反而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和气度,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民办教育的理解、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但是,在他们自信话语的背后,也流露出由于社会不认同给民办教育带来的种种忧虑。“民校高价”是认识问题教育界一些人士认为,不少人认为民办学校只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政府对他们鼓励、帮助少,限制、监督多。其实这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有一些知识分子办学校的确出于公益心,但由于得不到国家资助,民间资本办学存在成本核算问题。为了细分市场,在特色上拉开与公立学校的差异,它必须提供质量较高的服务,聘请特级教师或外籍教师,费用自然要高出好几倍。汕头仁荣中学的校长陈介仁也表示,人们之所以认为民办学校就是“贵族学校”,不值得信赖,这是认识上的问题,是因为他们不清楚民办教育的性质。民办教育本来就是一颗还未完全脱离“哺乳期”的“幼苗”,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但现在挑刺的人多,真正关心、爱护的人少,再加上一些负面舆论,给民办教育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因此社会的不认同极大制约着民办教育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专家分析认为,公办学校办学也不是无懈可击,公办学校在任何一个国家大多是一种统一模式,不可能针对每一位学生量身订做教育计划,很容易出现学习好的学生受宠、学习差的学生受歧视的现象。目前我国发达城市流动人口增多,而户籍制度的壁垒又限制了许多外来学生选择学校的自由,因此在城市边缘出现许多民工子弟学校,学校收费很低,条件很差,进而被国家禁止。而民办教育则可以部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广州天河区新蕾五星学校校长廖彬超表示,目前在该校就读的很多都是民工子弟,他们因交不起公办学校高昂的赞助费而不得不选择民办学校。广州英豪学校校长朱家健认为,很多重点中学都会接收大量计划外学生,收取高额费用,但学校领导、老师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很多自费生无法取得明显进步,于是,一些家长会为自己的子女选择民办学校。 公益性、盈利性如何平衡?办教育如何在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间找到平衡?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有业内人士指出,民办教育是建立在“公益性”基础上的特殊产业,首先应该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而有些可以按产业进行经营,它不仅具有公益性,也具有盈利性,这要看其盈利性是否有助于降低教育成本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经营教育的投资者,需要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造利润在其次。尽管是私人资本投入,但不能偏离教育的轨道进行纯粹的商业化运作。据了解,中国民办教育的历史传承和国外私立学校不同,国外企业家以回报社会的形式来办教育,私立学校大多以财团为法人,在公益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国内办民办教育的则大多是个人。中国的企业关注教育,更多是从产业的角度考虑,将教育作为继续产业发展的一部分,这势必导致在运作初期将盈利性放在首位。这样中国民办教育就进入一个两难的境地———不吸引投资,就缺乏发展动力;吸引投资,其公益性势必减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民办学校的校长都认为《民办教育法》的出台对规范民办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己作为投资者当然希望逐步回收投入,并适当收取回报。与此同时,多数校长都众口一辞地表示:办教育应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如何理解“不以盈利为目的”,却众说纷纭。汕头仁荣中学校长陈介仁认为,教育是准公益事业,教育产品是准公共产品,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效益。因此,应当鼓励社会投入,允许合理回报。虽然绝大部分民办教育的投资、管理者都能立足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使所办的学校健康、稳定地发展,但也有极少数学校急功近利,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出现短期行为,破坏了民办教育的整体形象。“民办学校的真正成功应该是公益性和盈利性双丰收。”陈介仁说。也有校长认为,教育是特殊产业,以育人为内容。民办学校毕竟与私营企业不同,它所办的教育本身就具有“公益性”,只要对社会有利,即使多收一些费用,办学者多得一些经济利益又有何妨? 民办学校该如何收费?经费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民办学校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据了解,目前民办学校的筹资方法主要有收取学杂费(包括建校费)、民办企事业单位投资、国营企事业单位投资、贷款和集资、以教育储备金形式向家长筹款、合作办学或股份制模式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收取学费是最主要的筹资方式。因此,如何规范收费,选择适当的收费方式成为民办教育研究的难点。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市高收费的中学仍不少,收费最高的一年6.8万元。这个收费标准是如何制定的?主要分为哪些部分?曾引起广泛的质疑。广州天河区新蕾五星学校校长廖彬超表示,民办教育在没有政府资金补贴的情况下,办学成本比公办教育高出许多。目前民办学校的学费制定比较自由,学校一般根据自身的经营成本,加上一定的盈利,制订出一个收费标准报上去。通常符合条件的政府都会批。这就要看各民办学校究竟是侧重盈利还是公益了。民办学校到底应该如何收费?有教育界人士对此作了深入阐述,认为应当确立“按成本收费”、“谁得益、谁负担”的收费原则。“按成本收费”就是依据成本构成,按某一阶段的教育成本实施成本补偿;“谁得益、谁负担”就是指受益各方都应负担教育成本,因为教育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可以带来种种效益,受益方不仅限于个人,还包括社会、企业和政府。对初等教育来说,社会和政府受益较大;对高等教育来说,受益向个人倾斜。因此,教育成本应由政府、家长、学校、社会捐赠共同承担,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的人,应当承担更多的教育成本。汕头仁荣中学校长陈介仁则认为,民办学校应该认真核算“办学成本”以及预留发展基金后,以当年的生均教育成本一次性收取学杂费。(侯颖/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