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籍》高涨的批判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09:56 人民网

  这的确是个严峻而沉重的问题。学生有学籍,工人有工籍(职),军人有军籍,国民有国籍,党员有党籍……人呢,人有人籍吗?户籍只是人存在的证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总统与乞丐,将军与罪犯,都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说白了,这里的人籍实际上就是人权,指人本应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利,其核心当属生命权和生存权。人权已成为世界的焦点热点,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以达反华目的。中国的人权问题是不用置疑的,国务院的白皮书就是最好的例证,也是世界公认和国人津津乐道的事实。但是中国历史上

是否发生过人权危机,现实中是否还存在侵犯人权的事情?这似乎已成了禁区,怕至今国内还没有一部此类题材的小说。白毛女由人变成“鬼”失去了人籍,共产党挽救了她使她又很快恢复了人籍;杜建冰由人变成“鬼”同样失去人籍,但要恢复却困难重重——除非他从娘肚里重新妊娠分娩,又活一世。这该多么令人悲哀、懑愤而又无奈啊!读完长篇小说《人籍》,我长嘘了口气,不禁发出这样的一通议论与叹谓。

  《人籍》是豆冷伯同时出版的“豳风三叠”的首部。小说以一个剧本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它的诞生、受批、藏匿、被盗,直到二十多年后被人剽窃并排练演出,牵动着豳原县社会各阶层,以及几个家庭与几代人的政治生涯、感情纠葛和命运沉浮,展现了两个不同时期人们心灵之撞、欲望之逐与人性之张的激烈搏斗。小说人文情怀饱满,悲剧色彩浓烈,批判精神高涨而颇见功力,是我省乃至全国目前少有的一部补缺问鼎之作。

  小说的批判精神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完成的。一是通过人物命运强化批判精神。在文革那一特殊时期四个同班同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道路:杜建冰因创作《三姓庄》被妻子告发而成为反革命,扑前他把剧本托给同学冷心愚保存,遂与妻子分手,却又得到另一女子“见义勇为”式的爱情,出狱后隐居山中多年,最后被黄蜂“蛰死”;周麒麟成为不可一世的造反派头目,残酷打击逼害杜建冰,又长期与冷心愚的妻子常春芳私通,并占有了剧本《三姓庄》:常春芳与冷心愚同床异梦,暗中却与周麒麟投桃报李,供出了剧本藏匿的秘密:冷心愚轻易接受了常春芳的爱情,却一直带着绿帽子,又长期为丢失老同学的剧本而揣揣不安……二十五年后,这些罪恶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了:时任县文化局长的周麒麟毫无顾忌地把剧本窃为己有,并进行了大事宣传和重点排练,企图骗取更大的荣誉和政治资本;冷心愚突然发病住院,拒不导演,也劝阻别人不要导演这台戏,最后抑郁而死;常春芳与冷心愚离婚后又遭周麒麟抛弃,悔恨之际沦为疯子,最终暴死街头;杜建冰死而复生,却有家不能回,有儿不能认,成了一个失去人籍的“活鬼”。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不禁释然了:“他决定不要那人籍了……在豳原,你能得到承认么!豳原只承认嫖子和奴才、庸徒和愚昧的人籍。只要你还是个真正的人,那你就别想得到承认!”如此彻底的批判精神贯穿于人物命运的全过程,无疑起到了强化批判精神的作用。

  二是通过人文环境深化批判精神。小说的时间定位在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之初,空间定位在豳原县城以及县剧团和杜家乡。豳原县城是一个“偏远”、“落后”、“混乱”、充满骚动和竞争而又“可爱”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如此盛艳辉煌的落日!有茫茫苍苍、大起大落的梁峁沟峪!这里天地雄胜,让人感到气壮魄壮,感到一种浑莽的震撼。这里的梁峁,这里的沟壑都是秦腔,是那豪放的旋律,是那苍凉充沛的音调,是那深厚浓郁的感情。”小说的批判精神正如这粗犷豪放的秦腔一样在黄土沟壑间滋生与张显。除此而外,人物关系和性格也无不折射出批判精神的光芒。如青年导演石沙柳在导与不导中失去自我,谷团长“社会油子”的灵魂扭曲,编剧张海林的一次次摇尾乞怜,局长夫人张若云与丈夫的貌合神离,青年演员林昭华的玩世不恭,以及唐亚隐姓埋名二十年等,都不同程度地违背各自本来的角色,使之成为批判载体,又成为批判主体,增强了批判的深度与广度。至于对极左思潮代表和腐败分子的周麒麟、出卖灵魂和肉体的师雅丽、为虎作伥的黄椒枝、恩将仇报的暴发户杜景均,以及为周麒麟出谋划策、默许放行的前后两任县长,则是直指黄龙,批判精神业已溶入人的生命本体。

  三是通过细节和情节张扬批判精神。细节和情节是突现人物性格、展开矛盾冲突的钥匙,只有这把钥匙才能打开阅读企待的门锁,才能最终进入作家创造的第二世界。《人籍》的批判精神正是通过细节和情节张扬于这一艺术世界的。如开篇对石沙柳“放屁”、“拉稀”和与谷团长争茅坑的描写,把文革才有的事推迟到改革开放之初青年人的身上,批判的笔触何等犀利尖刻!如谷团长在厕所吃苹果、在粪坑看女人的屁股,以及掉入粪坑成为“救人英雄”,使批判精神又多了些热潮冷讽与揶揄调侃。如常春芳跳“忠字舞”、说顺口溜和最后陈尸大街,不仅是批判,简直就是控诉声讨了。又如唐雅蓉多次在杜建冰坟前出现、“丢失剧本”和暗中资助外地剧团和电视台排演播放《三姓庄》等,已把批判精神变成了巧妙的实际斗争。特别是杜建冰重返家乡后不能进门,与原妻、儿子、杜景均的邂逅,以及为转户口与乡长关于“人籍”的争论等,不露声色地把批判精神渗透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与生活的细微末节,批判精神可见一斑。

  正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努力,才使《人籍》的批判精神益见高涨与昂扬。豆冷伯无疑是一个现实主义忠实的“戍边人”。他像猎犬似的长年守望着山区小县,又像鹰鹞似的时刻砥砺自己的尖喙利爪,这便使他的小说有了生活的支撑和批判的勇气。他试图用这种批判精神引起国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只有这样,极左路线的回潮才不会再有,现实社会的民主法制才能保证,中国人权事业才能走向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新里程。

  “人籍”不足之处有三,一是叙述方式稍嫌陈旧,语言似乏精致;二是个别章节叙述主体转换的“中介”技巧不足;三是生僻词语过多,损伤了整体结构的完美与统一,造成不必要的阅读障碍。

  作者:咸阳梦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