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培训水下考古员打捞宋代沉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09:58 东方网-劳动报

  本报讯据信息时报消息,日前,广东省文化厅投入50万元,着手培训广东首批本土水下考古专业人士,目前10名学员已经完成了基本训练,下周将奔赴广东周边海域正式进行全封闭58天“海中探宝”急训。

  打捞“南海一号”

  在中山大学游泳馆内,训练队的队长———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崔勇告诉记者:“广东此次在人才选拔上有严格的要求,除了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外,对学员的身体状况也有较高的要求,其中一项就是在游泳功力上必须达到一口气游完800至1000米的实力。”

  崔勇说,因为水下考古是高危行业,还要求学员具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有一定的默契,这些都需要经过训练培养。

  据崔勇介绍:“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处和必经之地,初步估计,沿海水域仅沉船就有1000多艘,成为考古学界关注的‘黄金海岸’。但广东能从事水下考古作业的专业人员十分有限,10年前,国家曾培训了近百名学员,但受年龄和身体各方面限制,目前能继续工作的仅50多人。所以必须尽快补充新鲜血液。”

  崔勇说,经考察,文物聚集区包括汕头达濠广澳港郑成功沉船、吴川市沙角旋沉船、珠海沉船以及阳江“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按计划将于2007年底出水,可以说,培训水下“挖宝人”是为沉船发掘工作做人员储备。

  默契潜伴救了他

  “水下考古是一项刺激而又神秘的工作,毒虫、鲨鱼、沉船古物上绞绊的绳索随时都可能夺去一个年轻的生命……”有过18年水下考古经历的考古专家崔勇是全省仅有的两位既有水下考古资格证又有陆地考古领队证的研究员之一。

  崔勇讲述了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危险经历:一次,他和队员们一起在瀛洲湖调查,那里水下的能见度相当低,危险物近在咫尺却毫不察觉。下水后20分钟,正在水下摸索的他,身子一沉,怎么游也游不动。他伸出手到后背一阵乱抓,试图自行解开,徒费劲,更遭糕的是,随着身体的转动,绳子越缠越紧,最后连翻身都很困难。情急之下,崔勇想起了自己的潜伴,于是向四周搜寻,很快,他抓到潜伴的手放到自己的后背上。潜伴立即明白了情况,以最快速度用小刀割开了绳索,这才得以脱险。这次经历让崔勇现在想起来,还不禁有些后怕。

  画文物更准确快速

  说起水下考古与陆地考古的区别,崔勇告诉记者:“潜水是水下考古的特殊手段。潜水为水下考古带来了一定的便捷,也对队员身体形成相当的影响。”往常陆地考古画文物的俯视图时,由于高度的限制,常常比较困难。

  但在水下,潜水员可以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在文物的上方,也就使俯视图的绘画更加准确快速。而且,他们一般都把画笔系在画板上,画完一部分,笔自然地浮在他们手边,不会有掉落等麻烦产生。不过,这也对潜水员的潜水技术有相当的考验,因为如果漂浮不稳,水下画图是不可能正常进行的。

  但水中工作的环境也为此类考古的进行和发展造成很大的不便。崔勇告诉记者,我国掌握水下考古技术的人员太少,广东省才六七人,现在还可以参加调查的也仅三四人而已,所以水下考古工作只能根据现有的零碎线索展开,不能周全到位。这也是广东培训水下考古人员的重要原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