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推动劳动合同签订 深化维权机制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14:21 人民网

  近年来,在省委、全总的领导下,我省各级工会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和兆国同志协调劳动关系关口前移的要求,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主线,以促进发展为目标,从协调劳动关系的源头抓起,积极协助政府和企业,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三年多来,全省工会共帮助指导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246万份,为深化发展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全过程的维权机制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新型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特别是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

用。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劳动合同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做好劳动合同工作,我们有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2002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职工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因为不签劳动合同,遇有劳动纠纷往往处于被动受害的地步,而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又无依据可言。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我省工会从2002年初提出工会积极协助政府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针对一些工会干部思想上存在的不愿抓、畏难情绪大等问题,省总领导同志在召开的各种会议上,以及到市、县和企业调研时反复强调:劳动合同是《劳动法》的核心,是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和源头。当前,因未签劳动合同导致职工合法权益受到的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职工最需要得到劳动合同的保护。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是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社会责任,也是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性工作,不抓基础和源头,协调劳动关系就没有依据,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关口前移,从建立劳动合同制度抓起。认识的逐步提高和统一,使我省工会劳动合同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前提下,省总工会明确了抓好劳动合同工作的指导原则:主动配合,积极推动,指导帮助,监督落实。

  为推动全省工作的开展,省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及时将全省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问题、建议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三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了全省会议,就深入贯彻《劳动法》、《河北省劳动合同管理办法》进行了安排部署,对推行两个合同提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劳动合同工作纳入同级推行厂务公开集体合同领导小组的重要议程,根据省总工会提出的“哪里有企业、有职工,哪里就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目标,把任务分解到各市,签订责任状,层层抓落实,并与其他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省委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对全省开展劳动合同工作多次提出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先后颁布了《河北省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河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河北省工资支付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在厂务公开、集体合同和职代会等地方法规中也有明确规定,为劳动合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推动企业建立和规范劳动合同制度

  一是调查摸底,掌握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坚持每年一个侧重点,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积极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2002年至今,先后对全省建筑、矿山、餐饮、服务等行业3.9万家非公有制企业、164万职工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对11个市改制企业分流安置职工情况;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经济权益状况;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作了全面调查。省总《关于非公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省政府领导批转省劳动保障厅,促进全省劳动保障系统进一步加强了对非公企业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管理、监察力度。省总《关于国企改制职工安置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省委常委会听取汇报后责成省政府列入专项督察内容,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二是宣传引导,提高劳动关系双方劳动合同意识。各级工会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省总在《河北工人报》开辟了“企业、职工与劳动合同”专栏,开通了劳动合同维权热线等专项咨询活动。全省各级工会联合劳动等部门每年都以劳动法律政策宣传月(周)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媒介,向经营者和职工普及劳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提供劳动合同法律咨询服务。增强了经营者依法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履行合同的自觉性。

  三是分类指导,推动不同行业签订劳动合同。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分布广、问题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全省各级工会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唐山市总工会对于季节性强、临时用工较多的非公企业,帮助和指导企业建立与从业人员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等不同形式的用工制度。对于建筑行业,指导项目部与施工人员签订项目、工序劳动合同。截止去年底,全市非公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近40万份,签订率显著提高。

  四是协调各方,形成开展工作的强大合力。劳动合同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2002年底,省总工会等五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明确了工作重点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责。2003年初召开的全省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电视电话会议,省市县政府领导及八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随后,各市县相继召开会议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全省上下形成了共同推进劳动合同工作的良好氛围。在推进劳动合同工作中,我们坚持三方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协力推进劳动合同建设。2004年7月,省三方在唐山召开了全省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现场观摩会,为各地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提供了样板。同年11月,召开了全省推进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议,对积极推进劳动合同等协调劳动关系制度的先进单位、个人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进行了表彰。沧州市三方依法开展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专项活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推动劳动合同工作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

  五是相互兼顾,坚持“两个合同”一起抓。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制度,都应该健全完善。因此,在部署工作时决不能顾此失彼,而要相互兼顾。为此,每年安排工作,我们都坚持两个合同一起抓、两个制度一起建。我们要求企业集体合同必须列入劳动用工的内容,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的各项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同时,将劳动合同草案纳入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审议的内容,较好地发挥了集体合同、民主管理促进劳动合同制度的作用。

  六是加强监督,确保取得工作实效。我省将每年十月确定为劳动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月,由省人大或省领导小组成员带队,劳动、工会、工商等有关部门参加,对贯彻《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情况进行视察、检查,督促地方政府和企业限期解决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省各级都建立健全了执法检查、行政监察和民主监督紧密结合的监督检查制度,为推进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不断深化,务求实效,推动维权机制建设全面发展

  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不但从源头上维护了职工权益,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维权机制建设。

  一是协调劳动关系关口前移,为维权工作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一方面,促进了经营者依法治企,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改变在劳动管理方面的主观随意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发展和实现“双赢”的目标。承德市双滦区工会会同劳动、工商、卫生等部门,在指导餐饮、食品经营、旅行社、机电维修等6个主要行业建立行业工会的同时,督促全区839户个体经济组织全部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度,3800多名从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形成了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

  二是健全了全过程协调劳动关系的维权机制。劳动合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劳动争议调处、三方机制等协调劳动关系制度,相互联系,相互衔接,贯穿于劳动关系全过程,构成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有机整体。我们坚持督促和帮助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从源头上规范企业行为;在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并突出抓好工资协商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在11个市和47个县级工会建立了第二仲裁庭,化解劳动纠纷。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1512个,加强对地方劳动关系的宏观调控机制。各种协调劳动关系制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有效地提升了我省维权机制建设水平。

  三是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载体,推动维权工作全面发展。在总结近年来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初,我们本着主题不变、形式创新的原则,在全省开展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创建活动遵循以实现企业发展和职工满意“双赢”为目标,分别制定了省、市、县“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准,涵盖了职工切身利益、劳动合同等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劳动安全卫生、企业科学管理与健康发展等4个方面8项条款的内容,建立了保证创建活动规范有序开展的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现场会,进一步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发展。

  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与规范,促进了集体合同、民主管理等维权机制的建设和发展,扩大了工会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不仅有效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004年全省新发展会员80万,全省GDP总量居全国第五位,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我们决心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信念,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建设,努力把我省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河北省总工会主席臧胜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