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媒体关注“生死之约” 早报记者6年资助无人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15:16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媒体关注“生死之约”早报记者6年资助无人知(图)
  这几天,成都各高校陆续迎来了10万大学新生,付章慧就是这10万人中的一员。昨日,西华大学在明德广场举行了开学典礼,付章慧和6000多新生一起,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

  1999年9月6日,妹妹付章秀病逝,早报记者李晓波现场采访,当即将身上仅有的200元钱捐上,用于付家办丧事。不久,得知付章慧回到了久别的学校,记者决定每月对她资助100元。6年来,付的成绩一直很好,记者的捐助也一直没有中断过,多达近万元。但记者6年来的资助竟无人知晓,直到付章慧考上大学,这一秘密才揭开。

  资助读书妻子也不知晓

  1999年10月2日,李晓波与妻子张明玲蜜月第一天,在龙泉驿区儿童游乐园意外看见付章慧。她推着婴儿车,正照料一对双胞胎,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我以为她早到学校上课了。”李晓波感到诧异。付章慧告诉他,因为没有凑够钱,暂时无法回校读书。

  看着付章慧不忘读书的好学劲,李晓波有些感动,他留下名片,告诉付章慧有需要就打电话。之后一周,他收到付章慧的信,说如不能返校就只好认命,若能继续读书将竭力考上大学。李晓波决心资助这名女孩,他联系好学校,并每月资助付章慧100元生活费。李晓波的资助从未间断,付章慧对他充满感激,考出好成绩也第一个告诉他。接到这样的电话李晓波总会高兴地说:“我要奖励你!”一次他脱口说出后一摸口袋,竟然没有一分钱。他向同事借了200元,只说有急事。

  几年里,偶尔有这样一名女孩来到报社,怯生生站在李晓波身旁,他边在电脑上噼噼啪啪写稿,边说:“马上,马上就可以吃饭了。”有同事问起,李晓波总说是亲戚来了。直到如今大家才知道,这名女孩就是付章慧。“我不能说出来,她会感觉到自卑。”他解释说。

  结婚时,张明玲送给李晓波一份礼物———一部价值2000多元的手机,这也是他身上“一笔巨额财富”。然而采访中,这块“巨额财富”竟不慎丢失。“我急得哭”,同事不解说,丢也丢了,重新买部手机不就了结了?

  除开手机意义不同寻常外,李晓波正遇经济拮据,为资助付章慧已经借了些钱。手机丢了,他不知该怎样向张明玲启口,只好借了钱买下一部一模一样的手机。要偿还借款还要资助付章慧,他想方设法节约,一次高烧竟骑车到狮子山一个体诊所输液。

  半年后,张明玲还是得知这一秘密,只说喜欢他做诚实坦荡的人。因为这件事,李晓波不再隐瞒资助了付章慧,以后遇到经济拮据,张明玲主动拿钱给他,说喜欢他是有良心的记者。

  今年8月14日,是付章慧人生转折点,她被西华大学录取。几天前,付章慧到校注册,李晓波请她“吃了顿好的”,奖励了300元钱。延续6年的资助还没有结束,直到大学毕业为止,他还将每月继续为付章慧资助100元生活费。

  罕见真情省内外媒体关注

  本报8月(15、16、17日)关于付章慧与妹妹之间“生死之约”的连续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内外有不少媒体赶至龙泉山付章慧家里对这段罕见的人间真情进行跟踪采访。

  8月中下旬,成都电视台33频道《平安成都》栏目进行了关注,紧接着,四川电视台两个栏目组也予以播放。在本地媒体关注的同时,上海电视台、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也不远千里而来,对付章慧与亡妹之间“生死之约”的由来进行了深入采访,并做了特别报道。

  此外,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还连线本报记者与付章慧,将这个感人的故事“飘”进千家万户。正是因为有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资助,付章慧没有为高昂的学费所困,走进了大学校园上演她与亡妹之间新的“生死之约”。(左图:付章慧右图:李晓波)

  ]]]新闻回放

  六年生死之约姐姐替妹妹考上大学

  付章慧、付章秀姐妹俩家境贫寒。1996年9月,母亲说只够交一个人的学费,付章慧将这个机会让给了妹妹。

  1999年7月,妹妹查出得了白血病绝症。得知自己的病只有花40余万元做骨髓移植才有一线生机后,付章秀执意不肯就医。8月8日,小章秀临死前对她说:“姐姐,三年来,你把读书机会让给了我,自己却在外打工吃苦,我对不起你!你一定要帮我考上大学,只有这样,我才能安心地离去!”

  姐妹情深,她在对妹妹点头时,心里已暗自许下誓言,“好妹妹,你放心。姐姐一定帮你圆梦,考不上大学,绝对不来见你!”

  ]]]早报快评

  好人就在身边

  杨洁

  当本报记者李晓波暗中资助付章慧6年的事见报后,同事们都很吃惊也很感动,原来好人就在身边,一直默默无闻地点燃着一份希望,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让一份真情不断延续。

  新闻人总是会不断遭遇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个记者都会有热血沸腾的时候,慷慨解囊大概是很多记者都做过的事,而持续6年的捐助却决不是一份热血能维系的,那是人性的善良在闪着光,执着地点亮每一个微小的角落。

  忽然想起今年6月三槐树街因爆管被淹成一片汪洋时,同样是本报记者在众人环顾时独自跳入水中营救被困小工的事。原来,所谓英雄典范也许就在你身边,感人肺腑的事也离我们并不遥远。揉揉双眼,你会发现这世界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冷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