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盐碱地也能翻稻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15:18 新民晚报

  本报讯(记者董纯蕾)营养平衡不只是人类的健康之道,水稻也一样。只要把握好钾和钠的平衡,即使生长在盐碱地之中,水稻也能健康成长。今年10月份的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自然——遗传学》,即将刊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水稻功能基因研究上“非常出色的研究工作”。林鸿宣研究员及其博士生、栾升教授及其助手等成功克隆了水稻耐盐功能基因SKC1,为培育耐盐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这一成果已在《自然——遗传学》上发表。

  土地盐碱化 水稻“无处容身”

  全球土壤的盐碱化目前正有愈演愈烈之势,常令水稻等农作物“无处容身”。而在全球的10亿公顷盐碱土地中,便有1亿公顷在中国境内。高科技可不可以为农作物在“逆境”的生长另辟蹊径?为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纷纷针对作物抗逆性展开科研攻关。

  寻找金钥匙 开启“抗盐之门”

  林鸿宣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便是这场国际科研竞争中的一员,多年来一直主攻水稻耐盐功能基因的克隆研究。从一种虽抗盐却在上海不抽穗的古老水稻品种NonaBokra中,研究组找到了开启抗盐之门的“金钥匙”——SKC1,其抗盐作用是由于四个氨基酸自然变异的结果。为了真正取得这把“金钥匙”,研究组将NonaBokra与不抗盐的品种进行了多代杂交,成功克隆出SKC1。林鸿宣研究员和栾升教授领导的两个研究组还联手对SKC1展开了电生理功能测试。

  导入SKC1 保持“健康平衡”

  原来,SKC1是一种“专情”的转运高手,只运钠离子而不直接运输钾离子,从而维持高钾低钠的平衡。生长在盐渍地里的水稻,茎叶中积累了大量钠离子,不利于生长。导入SKC1基因后,过多的钠离子便能被转运回到水稻的根部,及时将水稻从“盐中毒”的险境中解救出来。《自然——遗传学》杂志的审稿人评价说:“该研究结果不仅会引起植物学家和农学家的兴趣,而且能令生物学家对‘离子转运系统如何进化并且在复杂的真核生物中发挥功能’产生兴趣。”

  农作物的性状可分为质量和数量两种,后者因为由多个基因控制而尤显复杂,克隆难度很大。国外已有多家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但目前仅克隆了与产量、生育期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关于耐盐抗旱的数量形状基因,尚无成功克隆的先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