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男子汉喜练盾牌舞(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03:5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手臂挥下似刀劈,嗬! 八个阵势杀声急,嗬!…… 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精心制作的民间艺术专题片中,可以欣赏到头裹白汗巾、右手持响环短刀、左手挽着盾牌的一群武士,正在进行扣人心弦、多姿多彩的拼杀。 这就是江西省永新县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盾牌舞。 盾牌舞是一种集武术、杂技、舞蹈、音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表演艺术样式,又称藤牌舞或滚挡牌。它主要流传在永新的龙源口、烟阁等南片诸乡。龙源口镇的南塘村,素有“不练盾牌舞,不是男子汉”之说,绵延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 盾牌舞起源于清代,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一部分流落到此地的太平军将士继续进行操练,后来,当地一些尚武群众将士兵们的操练加以提炼完善,逐渐演化成一种既具观赏价值又能健身娱乐的民间舞蹈。 盾牌舞有一套传统的、颇具庄严和悲壮色彩的表演形式。九位表演的武士一律头裹长巾,上穿黑底镶白边胸云花的对襟短衫,下着黑色紧口裤,裹绑腿,脚蹬黄麻草鞋。一位手执带响环的钢叉,扮演将官或敌方骑兵;其余的则一手持盾,一手握刀,一个个强悍威武。表演内容为两军对垒破阵,相互攻守,但阵势变幻莫测。整个表演分8个阵势,即四角阵、长蛇阵、八字阵、黄蜂阵、龙门阵、荷包阵、打花阵和收式。表演开始时,武士各据一方,叉手勇猛攻击,左冲右突。紧接着阵势一变,成为头尾相接的长蛇阵,两军对峙,武士们踏着急促的鼓点大声呐喊。一段走步之后,突变为八字阵。又在一阵急促的鼓点中,八位武士并排滚挡,宛如黄蜂出洞,以席卷之势而来。接下去便是包围和反包围的“荷包阵”、“龙门阵”。最出彩的是“打花牌”,武士们依凭平日苦练的武功,真刀真叉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跳牌”、“扯牌”、“壕牌”、“胶牌”、“滚牌”、“躲牌”。总之,盾牌舞动作粗犷、雄健、慓悍,队伍变化奇特、新颖、壮美,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磅礴的战斗气势,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永新县重新挖掘整理盾牌舞,剔除了以往节目中的一些封建迷信色彩,融入了不少现代气息浓厚的表演形式,不断使之发扬光大。1975年,南塘村十几位民间艺人在江西省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中表演了《盾牌舞》;同年赴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在全国汇演和中南海调演两次演出中均获优秀节目奖和表演奖;1984年被江西电视台选为民族民间舞蹈集锦节目之一,上了荧屏。随后,上海科技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都将其搬上银幕;今年,又被入选中国国际傩文化艺术节参演。 盾牌舞作为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受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如今,它成为永新乃至井冈山、泰和周边县市农民农闲时健身娱乐的绝好形式,成为农村婚嫁、庆贺子女升学等喜庆日子里的“保留节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14日 第七版) 作者:彭海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