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进入公共事业,“丰汇通”模式创造多赢 “玻璃门”的最优解?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0:00 南方日报 |
本报记者 凤飞伟 深圳布吉街道办的政务(警务)网一期将于本月投入使用。通过警务网,可以对街道实行监控,这对改善当地的社会治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布吉政务(警务)网管道工程,分两期规划,约180管/公里,总投资近亿元,而这完全由一家民营企业——广东丰汇通管线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丰汇通)投资建设。 这是“丰汇通”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有关人士认为,在这个由一家进军公共事业建设的民企所创立的运营模式中,政府的支持成为关键。在市场真正让民企平等准入之前的一段时期内,“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玻璃门”现象普遍存在,而依靠政府突破“玻璃门”的“丰汇通”式生存具有典型意义。 政企联姻 通信管道,指的是光缆通过的地下管道。电信、有线电视以及各种专网的光纤都从这里通向千家万户。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个管道使用者根据自己需求反复开挖管道,造成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拉链马路”,给百姓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各地收紧管道审批权之后,管道紧缺问题又接踵而来,阻碍了信息经济的发展,这种两难选择被业内人士称为“管道难题”。 而所谓“丰汇通”模式,被认为是一种破解“管道难题”的有效办法。这是一个由特定民营企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地下管网“集约化统建”模式。这个“排他性”的模式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与当地地方政府合作:所有投资由丰汇通承担,政府和国有通信企业不用掏一分钱,也无须承担任何风险;此外,在丰汇通铺设的管线中,还专门留出一个孔作为政务专线,免费供政府使用。以布吉为例,管道建成后,政府无偿得到管道资源,供政府政务非经营性使用,政府一年内可节约租用资金约500多万元,按20年的一般常规租期计算,政府累计可节约租金超过一亿元。 据了解,“丰汇通”公司早在2001年就在辽宁省鞍山投资兴建了800管/公里的通信管网工程,从那时起,“丰汇通”模式就开始在乌鲁木齐、广州、广东南海等地推广并屡试不爽。2003年,“丰汇通”开始在深圳龙岗、布吉、龙华和南山区进行开发和建设。到目前,已经完成4000管孔/公里的管网建设,覆盖范围占深圳区域的1/3,同时也打破深圳通信管线网络市场单一的国有投资体制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 政府角色 有关专家认为,“管道难题”所反映的这个困局也是市政公用事业所面临问题的一个缩影。这也正是“丰汇通”模式存在的理由。天则经济研究所教授盛洪表示,现阶段作为市场经济“边疆”的市政公用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改变经营效率低、易亏损的公共事业“痼疾”,把民营资本引入公共事业建设当中来,是一条有效的解决之道。 从实践效果来看,“政府监管,企业掏钱,集约化建设”的“丰汇通”模式的确制造了“多赢”。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余晖教授认为,企业参与市政公用事业,主动承担“普遍服务”的义务,孔道供政府免费使用,这样政府节约了上千万元的财政支出,而民企也得到了施工权;管线分离,管道公司向市场公平出租管道,对电信市场运营商来说,也是有利的;此外,由专业管道公司建设,留下足够管道资源以满足未来需求,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可以根本解决“拉链马路”的问题,有利于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建设城市综合通信网络是个很大的政绩,然而政府并不需要出一分钱,就能有规划地建设整个城市的通信网络,而且能够拿到整个工程20%的永久股份和收益(这部分被视为地下空间资源占用费)。这成为政府支持“丰汇通”模式的重要原因。而政府支持才是“丰汇通”模式屡试不爽的关键。 “玻璃门”难题的最优解 今年2月24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6条)提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36条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如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36条一出,民营企业无不欢欣鼓舞。 但是在没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出台之前,36条仍然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垄断行业“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玻璃门”现象在各地都普遍存在。以管道建设为例,据庄广文介绍,像丰汇通这样的民企在同国营市政施工企业的竞争时,存在着种种限制;其次,地下空间资源在政策上仍处于灰色地带,企业铺设的管道因为法律、政策的空白而拿不到产权证明,而这使得民企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潜在的和一些不可预料的风险…… 而与政府合作是民企进军公共事业规避各种风险的最佳良方。“和政府部门合作,在施工过程中遭遇当地人刁难的事会少很多,”庄广文这样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