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0:33 中国环境报

  最近一段时间,凭借着第四届制博展会(简称“制博会”)、第四届中国沈阳国际美食节、2005中国沈阳国际模特大赛及2005年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沈阳再一次成为了国内外瞩目的焦点。如果说第四届制博会的成功举办只能算是一座老工业城市复苏的标志,那么旅游节、美食节和国际模特大赛的举办则充分表明沈阳这座昔日“傻、大、黑、粗”的城市已经借助环境这一跳板成为了东北地区名副其实的经济、文化、治理中心。

  在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上,沈阳市市长陈政高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城市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环境的竞争,沈阳会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关键看环境。事实证明,近年来,沈阳的发展验证了陈市长的理论,随着环境建设的不断深入,沈阳的整体竞争力也在随之不断增强。今天的沈阳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正用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城市发展带来新契机

  2000初的一天,家住铁西区的一对夫妻在餐桌上开始闲谈。“今天我们单位来了几个外国人,听说是要在我单位投资,可是没想到转了一圈后,这几个老外说了句环境太差就走了。”男的说道。“可不是吗,就我们沈阳现在这环境,整天乌烟瘴气、马路坑坑洼洼,换成是我也不会把钱放在这。”女士意味深长地说道。

  几年时间转瞬即逝,沈阳的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蓝天碧水的美丽景色占据了沈阳的大部分时间和地区。

  画面来到了2005年,又是这么一对夫妻,可是男的却带回来了一个足以调动全家人情绪的好消息。“今天我们单位来了4个外国人,据说是要给我们投资建项目,走了一天后说我们这儿的环境非常好,最后终于决定把钱投给我们厂了。好日子不远了。”男的满脸欣慰地说。

  前前后后5年的时间,是什么让外商对同一家企业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沈阳持续改善的环境正是外商最为看中和赏识之处。沈阳也正是抓住环境这一症结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作,才使沈阳由上至下、由内到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01年开始,沈阳市先后建设了市府大路、东北大马路等26条标准化景观化街路,同时重点建设了全长61公里的沈苏路、生态旅游路,以及南北二干线、五爱街、胜利大街南延长大道3条纵贯城区的南北大通道,还完成了覆盖335条二级以下街路、269万平方米的“小巷工程”。5年来,沈阳共投资55亿元用于造绿工程。绿化用地内拆迁、拆违总面积72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69平方公里,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2平方米。

  2001年至今,沈阳市还拆除烟囱3500余根、锅炉房千余座,使全市集中供热率达到80%;与此同时,沈阳市实施能源管制、推广型煤、治理机动车尾气,全市80%的入炉煤炭达到了环保要求,全市100多个集中供热锅炉房达到环保标准化要求。

  目前,沈阳完成城建投资25025万元,道路维护17.2万平方米,调补方砖7.5万平方米、边石21公里,桥梁维护271座次;完成9座泵站和60处积水点改造;拆迁建筑物面积3.8万平方米、公园大门15座、围墙5701延长米;在市容市貌整治中共拆除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473块,清理橱窗广告5000余处、落地灯箱牌匾3000余个。

  环境改造推动经济发展

  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沈阳的工业产业也受益匪浅。做强工业和改善环境实现了一次历史性契合。

  在产业结构上,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产业进行了大规模整合,淘汰落后企业,全面消除“三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企业,退出重污染行业,集中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新型支柱产业和医疗器械等八大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内涵。几年间,全市累计关停搬迁装备落后、污染严重、效益低的工业企业500余家,合并、重组和改造企业300多家,仅关停沈阳冶炼厂一家,每年就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8万吨。城区内已全部退出有色冶炼、水泥、草浆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城市经济结构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为了将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调整进行到底,沈阳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了解,2004年年初,沈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市财政拿出3亿元,设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基金;重点企业搬迁改造所得土地出让金全部用于企业改造;在铁西新区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入驻企业使用并提供优惠租赁价格;建立完善一批专业技工培训学校,为重大技改项目提供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并提出重点扶持和发展机床、重型机器、鼓风机等11户优势企业,争取在4年内使这些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超过50亿元,其中有的要超过100亿元。目前,这些政策措施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沈阳机床、沈阳重型、沈阳鼓风机等企业集团通过搬迁改造和资产重组,消除了历史遗留的债务包袱,正在积极做大做强优势产品,其中沈重集团将以电站辅机成套、水泥机械成套、人造板设备成套等产品为发展方向,到2007年可望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沈鼓公司与气压机、水泵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后,在铁西新区征地80万平方米,投资13.5亿元发展大型石化、大型火电和水电等关键设备,今年将实现产值30亿元,到2007年达到60亿元,成为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的排头兵。

  在城市布局上,打破了传统的工业生产为中心的城市布局,“大十字架”新格局初见端倪:装备制造业向城市西部迁移,汽车零部件产业向东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南部集中,现代农业和旅游风景区在北部定位,广阔的城市中心区域,全部置换成金融商贸和居住区。这五大功能区域通过南北轴线上的“中央商务走廊”和东西轴线上的“浑河生态银带”相互连接,构成城市未来发展的宏观架构。到目前为止,四大产业区已经全部形成轮廓,城区工业企业密度已经由“九五”的14.5个/平方公里下降到1.7个/平方公里,建成区工业用地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

  城市内在结构的调整优化为环境的大幅度改善注入了一剂治本良药,不仅工业经济摆脱了增长缓慢的困境,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而且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还下降了21.43%,工业企业全面实现了达标排放,城市发展空间也由202拉大到了261平方公里。

  优美环境引发投资热潮

  如果有人问及沈阳环境改善后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然而,优美环境引发的投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沈阳全市的经济发展则是勿庸置疑的。

  近年来,沈阳与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2004年年初以来,美国GE公司与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合资项目、韩国晓星电器与沈阳电机厂的合资项目、荷兰飞利浦与东软集团合资生产数字化医疗设备、韩国贝尔威夫手机、韩国统一重工汽车车桥等项目均取得成功。

  数据显示,2004年沈阳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至历史最高值,全年总投资970亿元,同比增长66.5%,占全省的34.2%。投资的增加,使沈阳经济充满活力,2004年全市引进内资项目1702个,调入资金330亿元;引进外资项目706个,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亿美元,增长50.7%,是2000年的近5倍。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接近300亿元,创造了沈阳市工业发展史上的新纪录。同时,温州50万吨不锈钢、潮州200万辆摩托车等20个产业集群及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项目先后落地,使沈阳市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地位得到巩固。

  作为沈阳最著名的工业城区,铁西区可以说是环境改善后的最大受益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后的铁西,备受国内外企业瞩目,投资协议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据介绍,近年来,铁西区通过引进德国采埃孚伦福德车桥、美国李尔汽车座椅等项目,重点发展了以宝马和金杯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引进三一重工、瑞典阿特拉斯凿岩机、山东方园机械等30个项目,大力发展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通过引进美国希姆设备、韩国禾创医疗设备等12个项目,发展壮大医药化工装备。

  此外,随着投资额的不断增加,沈阳的各项产值也实现了显著提升,经济活力不断显现出来,从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004年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96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为近十多年来最高水平。沈阳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仅体现在高速度上,经济运行质量更是明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首先体现在财政收入这一硬指标,连续4年以30%的速度递增,2004年财政收入完成138.2亿元,增幅高达33.5%;财政收入占CDP比重大幅度提高,2000年财政收入只占CDP的5.3%,2004年已达到9%以上。其次,财政支出能力大大增强,财力支出突破200亿元,比2000年净增120亿元。

  魅力成就城市品牌

  城市需要有自己的品牌,然而品牌的树立需要有足够的人气做支撑。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来到了沈阳,这就为沈阳品牌的树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沈阳的制博会、韩国周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品牌。

  记者在日前结束的第四届制博会上获悉,本届展会规模盛况空前,参展的境外企业和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达263家,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展位1440个,占展位总数的47%。国家各部委、各省市以及省内各城市,共派出51个代表团共1495人参会。1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外交官、跨国公司代表、行业协会负责人和部分国外友好城市代表共计1882人参加。130多家国内外媒体的400多名记者采访了本届制博会。

  在交易额上,本届展会实现国内交易额39.8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12.1%;进出口贸易签约额6.3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1%。制博会期间,全市共举办20余项经贸活动,签约项目189项,其中不乏大型的合资合作项目,包括铁西区与香港新恒基集团签订的“国美家电工业园”项目,外资额超过1亿美元。国外参展商、采购商和各方面来宾人数也大大超过上届,达到6800人,有2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11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观众人数达到17万人次,比上届增长6.9%。所有这些表明,制博会已经成为老工业基地的一项标志性展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第四届中国沈阳国际美食节和2005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也昭示“沈阳品牌”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展。

  在第四届中国沈阳国际美食节上,来自15个国家和国内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烹饪大师汇聚沈阳,不同风味、口味的“大菜小吃”,令国内外宾客大快朵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