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诗《三峡交响曲》打破当代诗坛沉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6: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九月十四日电(记者应妮)第一部表现三峡工程的长篇抒情诗《三峡交响曲》在今天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作品研讨会上赢得一片赞誉,与会者普遍认为该诗作关注当下,以诗抒情言志,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之一,湖北诗人谢克强的抒情长诗《三峡交响曲》长四千余行,他将长诗置于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上,经过精心选择,择取了一些有代表

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以壮丽的画面和彭湃的激情凸现出三峡工程在当代中国的象征性意义,并讴歌了建设者高昂的精神风貌和可贵的献身精神,从而使这部诗集具有了较为深远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蕴含。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在评价这部作品时表示,三峡工程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变为现实,举世瞩目。诗人谢克强关注三峡工程、关注它的建设者,既表现出一个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表达了一个诗人对诗、对生活、对时代的忠诚与热情。

  谢克强则表示,自己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一个嘱托”。他回忆九六年十月首次拜访徐迟老先生时,徐老说自己是为了三峡工程才举家从北京搬到武汉来。而当年十二月最后一次走进医院探望徐老时,徐老又一次说起三峡,并不无遗憾地说“我老了,怕看不到三峡工程蓄水发电的那一天了,到时你代我去看看吧!”

  于是,作家来到采石场上,在开山炮中,在大坝的浇筑仓里,与第一线的工人、工程师交流。不仅如此,他还将百万移民搬迁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以诗化的语言表现:“追踪先人的血脉/他们俯下身去/一一跪在坟前/面对苍天/面对故土/面对先人/燃起三炷残香/磕着响头。”

  著名诗人李瑛认为,叙事和抒情的结合是文学作品不可回避的问题。就诗歌而言,太虚则过于空泛,太实则排斥了诗的情韵和美的素质。《三峡交响曲》中,作者撷趣动人的细节,如离家的黑狗、祖传的陶罐和拆迁的祖屋,以细节来感动读者,是很好的尝试。

  有评论家表示,当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下越来越势微的时候,出现这样一部重量级长诗作品,打破了诗坛的沉闷格局,使大家看到诗歌的新希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