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出去别忘了“本土化”(市场看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02:19 人民网-华南新闻

  雀巢咖啡在全球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这家瑞士企业能做成世界名牌,根本的原因是善于适应各地的消费习惯。该公司在十几个国家建立了二十多个技术开发中心,每个中心只针对本地区消费特点进行产品开发。雀巢的成功,启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别忘了本土化。

  实践证明,要走得出去,走得成功,必须学会本土化。首先要研究本土市场的消费需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其消费心理是有差异的。消费者有共性的消费需求,更

有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产品设计必须考虑差异化和个性化。要在一般设计的基础上,增加当地消费者最需要的功能。

  海尔在美国生产的一种小冰箱,已占据美国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并不是其冰箱性能更优越,而是充分考虑了当地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因为海尔在美国市场调研时发现,小冰箱的购买者以学生和初涉职场者为主,这些人住的房子都比较小,小冰箱更适合他们的需要,海尔在小冰箱上设计一个折叠的台面,可以放电脑,因而大受美国青年学生的欢迎。

  同样的道理,中国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功能,拿到别的国家不一定需要,应对多余的功能进行精简,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比如,在中国销售的小车主要是给有一定职务的人士坐的,中国人多、车少,副驾驶席和后排往往也有高层人士乘坐,在设计时,副驾驶席和后排座位的装备都比较气派,但是,中国的小车要卖到西方去,这种设计就显得浪费,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都是自己开车,只要把驾驶席设计高档一点就行了。

  其次,要适应当地文化。企业走出去,必然会遇到当地文化风俗能否融合的问题。如果企业不能与当地文化有机融合,就会出现“水土不服”,小则产品受到当地消费者抵制,大则会引起国际纠纷。

  成熟的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必须解决好文化融合的问题。据说,韩国三星集团在进军各国市场时,会先派一些业务人员到目标地国家去旅游,让他们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住上一年半载,这些业务员在自感已充分了解了当地的民情民风和消费特点后,才会给总部交上调研报告。确定投资后,派往国外的员工,必须先接受相关培训。这种拓展海外市场的做法值得我国企业学习。此外,企业走出去还必须善用当地的人才资源,善于与当地的企业进行合作。用好当地人才,能够发挥其对当地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了解,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快速占领当地市场。海尔在美国的生产基地招聘的是当地的设计人员和产业工人,这是美国公众快速接纳海尔产品的原因之一。搞好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能享受当地企业才有的政策优惠,化解各种贸易壁垒。华为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整合了两家企业的优势,形成强强联合,很快在美国站稳脚跟,其主要竞争对手思科也不得不小心应对。

  《华南新闻》 (2005年09月15日 第二版)

  作者:廖仲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