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协调发展实现动态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09:06 南方日报

  黄斌

  深刻理解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应当从总体上把握四点:

  第一,把握构建和谐广东与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更高目标;既是内容和目标,又是基础和前提。《意

见》提出,构建和谐广东,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建设为支撑、法治建设为基础、社会建设为重点、党的建设为保障,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广东。这个目标,与“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内在一致的;与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和实践过程,也是内在一致的。

  第二,把握构建和谐广东的重点。正确理解构建和谐广东的主要任务,要紧紧抓住社会建设这个重点,避免陷入把所有工作都归到和谐社会建设名下的认识误区。《意见》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社会建设。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重点是地区与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法治、思想道德、社会公共事业与公共服务等,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在社会建设中,重点突出增强社会活力、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睦、维护社会稳定。效率与公平、团结与稳定,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取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效率不行。因此,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和强大竞争力,是构建和谐广东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点必须坚持;另一方面,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不可能有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必然是一个没有效率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广东,必须在坚持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这也必须坚持。社会和睦,实质上就是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讲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者说人民内部矛盾。努力减少和消除矛盾,促进人与人和睦相处,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体现。社会稳定,换言之就是人民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的直接体现。活力、公正、和睦、稳定这四个方面,作为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增强物质基础、加强政治保证、强化精神支撑一起,构成了和谐广东建设七大主要任务。

  第三,把握构建和谐广东的基本思路。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过程,关键在于通过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发展协调、利益平衡和矛盾化解,不断增长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因素,实现动态中的和谐。建设《意见》稿提出通过建立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民主法治机制、先进文化培育机制、创造激励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疏导机制、安全保障机制等七大机制来推进和谐广东建设,既体现了中央关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加强机制建设的要求,又概括了构建和谐广东的主要抓手,使构建和谐广东的任务更明确、措施更系统、途径更有效。

  第四,把握构建和谐广东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崭新课题、全新的实践,需要在认识上重视,在理论上提高,在实践中探索。《意见》除了提出了构建和谐广东的主要任务,用两部分阐述了构建和谐广东的重大意义、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领导保证。这些内容,是推进和谐广东建设的重要前提,必须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

  (作者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意见》起草组成员)

  富裕:协调发展 平衡差距

  杨永华

  富裕的内涵:从小康到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省委、省政府将构建和谐广东的目标首先瞄准富裕,这是理所当然的。富裕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邓小平早在1980年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发展经济,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30年到50年,力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也就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伟大战略构想。实际上,邓小平规定了富裕的确切内涵。就是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富裕是指小康水平;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富裕是指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走向富裕的挑战:贫富悬殊

  中国在走向富裕的进程中,存在着其他发展中国家曾经遇到过的难题,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同群体收入分配差距和不同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了中国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课题组认为,传统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阶层已经分化了,产生了诸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一些阶层掌握了较多的资源,取得了较高的收入,生活富裕,可以称为强势阶层。而弱势群体,如农民工、城镇的下岗工人等,他们掌握的资源不多,收入不高,生活比较贫困。同时,从全国来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不理想。即使一个省、市内部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依然存在着差距而且明显拉大。如果我们任其演变,那就必然会影响到经济发展态势。

  克服矛盾的思路: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认识和处理中国走向富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思路。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好各种经济矛盾,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矛盾,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协调经济社会矛盾的主要思路是扶植弱势群体。比如,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是协调农民与市民、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农村与城市的有力举措。进行西部大开发,就是扶植西部经济发展,使西部与东部地区协调。今后要继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协调好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富裕进程,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导)

  公平:强化法治 完善机制

  李三虎

  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排头兵作用,省委提出努力建设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和谐广东。尽管富裕、公平、活力和安康看上去似乎可以平行看待,但细究其含义,可以看出它的实践指向是:构建和谐广东是要在公平的平台上,通过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富裕和安康之路。

  公平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的政治道义源泉

  构建和谐广东以社会建设为重点,而社会建设的重要向度是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在现代多元社会中,社会公平是一种契约或规则,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都有其特定的公共规则,据以规范社会基本结构以及社会分配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平规定着社会成员具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着资源与利益在社会群体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适当安排和合理分配,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的政治道义源泉。只有维护社会公平,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突出位置并贯穿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不仅有利于每个人发挥创造才能,有利于全社会对创造成果的肯定和承认,而且可以由此造就出实现富裕和安康的巨大效率或活力。

  在保障社会成员机会平等基础上,实现结果公平

  构建和谐广东强调以社会公平矫正各种差距,关注的绝对不是不同地区、社会成员的起点是否存在差异,而是按照有益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这一原则来平衡各种差异,保障公民消除接受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的机会不公,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推动社会走向和谐安康。

  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

  在公平的平台上构建和谐广东,要求强化法治建设,以法律规范为基石保障司法公平和起点公平;要求完善社会分配机制,在保障社会成员机会平等基础上实现结果公平;要求提高领导干部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形成以公平为价值标准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只要以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或标准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就可以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过程中,迎来一个现实的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和谐广东。

  (作者系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教授)

  活力:创新能力 竞相迸发

  李新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活力首先来源于劳动群众的积极性

  建设活力广东,必须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创新环境。社会活力首先来源于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所以,要充分肯定各种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作用,必须特别重视科学知识和技术素质比较高的劳动者在创造价值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和肯定企业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在扩大社会生产力,协调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必须承认和肯定一般的、最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巨大作用。平等地对待所有劳动者,尊重、实现、保护并逐步扩大所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破除体制障碍,改善社会管理

  建设活力广东,必须破除阻碍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创造活力的体制障碍。广东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在20多年重点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对社会管理体制触动不大,形成了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把社会建设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改革发展问题,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着重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加强社会公共资源管理等问题。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内在的发展活力

  建设活力广东,必须积极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能够保证社会竞争有序进行的体制,具有内在的发展活力,因此要积极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最终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束缚。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垄断行业的改革,为各种市场主体平等地参与竞争创造条件。

  通过顺畅的流动机制实现社会成员平等

  建设活力广东,必须形成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只要是具备了某种能力,就应当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得到相应的社会位置。社会成员的这种平等权利是通过流动机制来实现的,合理和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能够保证人们能力得到更好发挥,使社会更加充满活力。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

  安康:社会安定 公民康乐

  李江涛

  和谐社会离不开安康。一般化从字面理解,安康可简单地归结为安全、健康。但实际上,它的内涵要比这种理解丰富得多。

  政治暴力往往比战乱更容易摧残人性

  安全当然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求。它包括人身安全、生活安全和政治安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属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如果安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引起的反应是最强烈的,不满的情绪表达也是最激烈的。人身安全与社会治安直接相关,也与司法制度关系密切。说到底,治安状况反映了国家机器的效力,即国家能否有效地控制社会越轨行为,合法暴力能否有效地遏止非法暴力。生活安全指的是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使公民能免于饥饿、寒冷,过上起码的温饱生活。政治安全指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受侵犯,每个公民都不会因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受到打击或迫害,例如以思想获罪。也就是说,要使公民摆脱恐惧的威胁。历史表明,政治恐怖主义对于文明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政治暴力往往比战乱更容易摧残人性。再深一步思考,可以发现所谓“安”,还应蕴含社会安全的意思。安居乐业是历代人的理想,其前提条件就是社会安全,远离动乱。

  清除社会弊病,塑造健康的公民人格

  从“康”的角度讲,总体上是指幸福、康乐,而健康则是题中应有之义。讲和谐,当然不是病态的祥和与融洽,因而首先是社会机体的健康、文明发展的健康。一方面,三个文明要协调发展,不能出现“跛脚文明”。同时还要注意代际公平,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与改革,清除社会弊病,保持制度健康。我们不仅需要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要在社会事业、文化发展、法治建设等方面保持健康状态。应该说,改革的目的就是除掉各种弊病,就是提高社会的健康水平。

  从公民个人角度讲,全民身体健康也应成为重要的目标。这需要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心理健康。实践表明,对和谐社会的破坏,往往与行为者的心理疾病相关。要建立有效的心灵辅导和心理治疗体系,塑造健康的人格。历史表明,若想实现“天下无贼”,先要实现“心中无贼”。

  我们理解的“康”,还含有小康之意。这当然是指富裕。普遍贫穷不可能实现持久和谐。小康目标可以解决生活安全问题,可以避免激烈的社会对立,因而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

  亮点

  和谐广东目标

  富裕,就是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全省社会财富进一步增长,全体社会成员生活普遍提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公平,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依法治省方略全面推进,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有各项权利和发展机会,合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活力,就是全社会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全省经济社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发展后劲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安康,就是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管理完善,道德文化先进,社会安定有序,环境生态良好,全省人民诚信友爱、安居乐业、身心健康。

  重大创新联合攻关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原始创新体系以及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以开放式工程技术中心、公共实验室和技术检验检测机构为主体的公共技术平台。

  完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联合攻关制度,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企业。

  兴办产业转移工业园

  落实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兴办产业转移工业园,把“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扩大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办好“海洋博览会”。

  优先安排山区外资工业用地

  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优先安排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外资办工业的用地指标,创造条件加快欠发达地区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沃土工程”

  实施“沃土工程”,加强农田改造治理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抗灾防灾体系。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流转

  加快土地征用征收制度改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增强镇级财力,加强农村集体财产管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50%城市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加紧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力争到2010年全省50%的大中城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逐步实现全省水干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

  专题统筹:段功伟 崔向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