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调查:“川大学者”头衔叫得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15:45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所谓“研究中心”只是个挂靠机构

  在宣布“破解了杨贵妃墓地所在”时,蔡正邦递给在场媒体的名片上印有一串头衔,排在第一的就是:“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这位被随同人员尊称为教授的蔡正邦先生,真是“川大研究员”吗?搞民间传说“研究”,为何非要挂名“川大学者”?
调查:“川大学者”头衔叫得玄(图)
初次调查川大否认“研究中心”

  在四川大学登记备案的科研机构名单中,绝对没有综合科学研究中心

  13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四川大学了解“综合科学研究中心”。该校科技处的张老师说:“在学校登记备案的科研机构名单中,绝对没有这个研究中心———在学术界,怎么会有‘综合科学’这样的说法?”随后,张老师认为也许该中心在别处登记备案,她建议记者到川大社科处查询。

  “我们这里也没有这个中心的任何信息。”社科处一值班工作人员称,“好奇怪,今天好多人在打听这个研究中心的情况。”

  记者又来到四川大学文科楼二楼256号,前日蔡正邦反复强调,“综合科学研究中心”就设在这里。此处铁门紧锁,在门外右上方挂着一块金色招牌: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看来这个研究中心确实是存在的,但为什么在校科技处和社科处都没有登记备案?

  对蔡正邦“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身份,四川省历史文化学会会长、四川省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研究所巴蜀史专家谭继和也感到惊异:“在学术界的学科分类中,根本没有‘综合科学’一说,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我从来没听说有个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

  电话求证

  “教授”很不高兴

  我觉得只谈杨贵妃的事情,谈什么研究中心的事情啊

  在那块“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的牌子前,记者拨通蔡正邦的电话,与他有一段通话:

  记者:蔡老师,我们知道您有个学术成果,论证杨贵妃就埋葬在崇州……

  蔡正邦:哎呀,我这人很低调的,我们给他们崇州那边做了这个发展旅游的策划,事情就多起来了。

  记者:我注意到您说这是个“发展旅游的策划”,那会不会影响学术的严谨?

  蔡正邦:不会不会,其实,我们给崇州那边做的东西还多,你们不要急嘛。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名片上的头衔为“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蔡正邦:哎呀!你到川大文科楼256室什么都知道了。

  记者:我就在256室外,可是门关着。我想知道的是:可以向四川大学哪个部门了解到它的相关情况?

  蔡正邦:我说了,你到文科楼256室就知道了,找吴维民。

  记者:好吧———吴维民是谁呢?

  蔡正邦:我们头儿!

  蔡正邦挂断了电话。

  半个小时后,记者的手机响起,是蔡正邦的学术搭档冯裕松打来的,他说,“刚才有个记者打电话询问研究中心的事情。我觉得只谈杨贵妃的事情,谈什么研究中心的事情啊?蔡教授都那么大年龄了,弄得很不高兴。”

  再次调查

  查无“教授”人事信息

  记者随即到四川大学人事处查询,未查到蔡正邦的人事信息

  冯裕松在电话中明确表示说:“我们这个研究中心在国内是独一无二。你问谁批准的?川大党委办公室发的红头文件,你去看嘛!它是川大专门成立的一个独立的机构,不属于任何一个学院,是川大直属的一个处级机构。”

  为求证冯裕松的说法,记者找到了四川大学校党委办公室负责人。该负责人指着名片说:“我们学校绝对没有发过这样的红头文件。我敢肯定地说,在我们学校的处级机构中,绝对没有这个‘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

  既然学校表示没有这么一个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的“头儿”吴维民又是何许人也?记者随即到四川大学人事处查询。经过微机查询,四川大学退休职工中,有一位吴维民,退休前曾在学校图书馆工作,但未查到蔡正邦的人事信息。

  最后调查

  “中心”只是挂靠机构

  它只是挂在学校的一个虚拟的科研机构,不是一个实体,它绝对不能在外面从事商业活动,它的人员也绝对不能把自己说成“四川大学学者”

  上面这段话是14日记者再次来到四川大学社科处时,一位叫查庆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的。查说:学校在年初是批准成立了这么个研究中心,但是,这个研究中心“并不是学校正式机构,更不是他们说的什么处级机构。”

  记者联系到蔡正邦口中的“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的头儿”吴维民。吴承认,他是四川大学图书馆的退休工作人员;那个“四川大学综合科学研究中心”挂靠在四川大学图书馆下,与一家叫做瑞云集团的企业联办。

  至于研究中心的成员,吴维民则说为“我们自己聘请的学者”。吴维民透露,蔡正邦是四川盐亭县环保局的一位退休职工,“他老婆对他意见大得很,说他不做正事,净来搞这些名堂。”

  为了证实蔡正邦的学术水平,吴维民拿出一本他称为书的印刷品,题目叫《首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研讨会文选》。这本“文选”并没有刊号,里面选有蔡正邦的文章。吴维民向记者建议:“何必对这个作者了解得那么清楚?一个学术观点出来,肯定要引起争议,你们就在报纸上多讨论讨论这个观点吧。”

  今日上午10时,记者致电盐亭县环保局办公室。“蔡正邦是1985年到环保局的,他以前是中学老师,1990年就退休了。”该县环保局监理站原站长侯有志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蔡正邦平时喜欢写些生态环保的文章,不过还没有听说过他发表什么论文。”

  早报记者罗巨浪胡泽文实习生杨先武摄影向宁

  散打两句不要拿学术来忽悠我

  成都人爱摆龙门阵,摆来摆去成就了个李伯清,成就了个“假打”民间艺术。听李老师“假打”,无关真假,无需较真,一笑解百愁,所以成都人活得闲适活得舒畅。

  如果哪天李老师要讲“杨贵妃的故事”,我会屁颠屁颠端了小板凳去听,他就是逗我们高兴呢!可这蔡正邦跟咱讲“杨贵妃的故事”,为何就较真了呢:又是调查他的学者身份,又是拿历史学家来说事?

  别怪我太认真,只怪你拿学术之名忽悠了我,而且你说这学术成果是“花了20年心血研究”的。

  学术是严谨的,新闻是认真的。所以,我们不得不调查,不得不核实。

  其实,人人都有搞学术的权利,人人也有讲述民间故事的自由。但如果你说你在搞学术,请你严肃点,因为我不会轻易相信你。如果你在讲述民间故事,请你申明“本故事系民间传说,无关学术”,我会感谢你,因为你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

  说到这,我倒有个“旅游点子”免费送给三郎镇:把每个导游都培训成“李老师”,左手一把扇,右手惊堂木,每到一景点,惊堂木一拍,“李老师”给游客来段“杨贵妃和三

  郎镇的故事”,最后说上一句“本故事系假打,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这样既和贵妃“搭上了亲”,又发扬和传播了“假打”这种民间艺术。何苦拿学者学术来忽悠,害得大家都紧张:学术研究不是闹着玩的。(邓嗣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