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面临三道难关 法兰克福车展中国汽车相对"寒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16:23 新华网

  韩国起亚在此经营10余年,才被欧洲人接受。中国汽车的欧洲路,才刚刚起步

  国际先驱导报法兰克福特派记者田帆报道

  9月12日,在一阵阵的阴云冷雨中,记者驱车近4个小时从布鲁塞尔赶到法兰克福。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见证中国汽车品牌“吉利”“陆风”和“中华”三家集体在国际顶

级车展亮相,携手冲击欧洲市场的时刻。

  中国汽车相对“寒酸”

  法兰克福车展是世界五大车展之一,有来自44个国家的1000余家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参展,展厅有十几个之多。记者按图索骥,终于在第4展厅找到了中国汽车。同处第4展厅的,还有韩国起亚汽车和日本五十铃汽车,显然,组织者有意让亚洲企业在此“打擂台”。与起亚几乎占据了展厅三分之一的气派相比,初出茅庐的中国汽车还显得有些“寒酸”。

  陆风和中华的展厅相邻而居。陆风是由其欧洲总经销、比利时LWMC公司代表前来参展,展厅里放了4辆陆风SUV,虽然并没有中国职员,但却让几位比利时姑娘穿上中国旗袍,并在墙上贴出陆风汽车的中文字,力求突出其“中国因素”。相形之下,中华车可能是参加过去年莱比锡车展的缘故,显得十分低调,其经销商EUROMOTORS公司只是在展台摆了两部中华轿车,且没有公司人员露面。

  三家中,吉利是唯一一个由汽车厂商直接出面参展的中国汽车品牌。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自出马,接受外国记者“车轮”战般的采访。吉利的展厅面积虽只有200多平米,却摆出了五款车型,尤其是一款大红的跑车,造型新颖现代,很是醒目。

  为了突出自己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形象,吉利平地起楼,搭出了一个舞台,让从浙江请来的京剧演员登台唱戏,锣鼓声和充满中国特色的京剧服饰、脸谱和唱念做到,吸引了不少眼球和闪光灯。

  世界很大,中国厂商很小

  中国品牌汽车在此次车展的集体出现,吸引了各国媒体的兴趣,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个信号:中国汽车准备挤入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了。

  在这三个中国汽车品牌中,陆风汽车是第一个真正打入欧洲市场的品牌。今年7月5日,首批200辆由江铃集团生产的陆风SUV抵达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很快在3周内销售一空。第二批500辆陆风车将在9月底运抵欧洲。而吉利集团人士则介绍说,吉利汽车目前尚未取得在欧洲销售的许可,但打算在2007年推向欧洲市场。

  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时,一些业内分析人士和经销商认为,中国汽车想要在欧洲市场立足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至于这条路到底有多难,却是见仁见智。态度最乐观的要属陆风车欧洲地区经销商、LWMC公司年轻的总经理比富尔特。比富尔特表示,陆风汽车最大的优势是性能价格比。即使与售价较低的同类日本和韩国车相比,陆风车的售价也要便宜二、三成,而陆风的质量也相当不错。比富尔特称,他的目标是在十年内使陆风系列车在欧洲的销量达到1万辆。

  不过,比富尔特也承认,中国汽车在欧洲销售最大的困难是知名度太低,欧洲人几乎对中国汽车一无所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谈及吉利在欧洲的销售前景时倒是出言谨慎。他表示,“世界很大,我们很小”,吉利闯荡欧洲主要是“学习、见识和实践”。

  三道难关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汽车要想真正在欧洲市场上跑起来,有几道难关要闯:首先,品牌是中国汽车走向国际市场最大的障碍。车展的组织者、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戈特沙尔克直言:“中国汽车不可能一下子在德国市场上占有显著的份额,因为中国厂家缺乏知名度和名牌。”

  对欧洲市场的适应性则是另外一个难关。适应性包括让欧洲消费者接受的质量、款式设计、安全性要求等。在吉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还有记者直指吉利车的漆面处理、内饰质量上尚有些不足,恐怕难以满足挑剔的欧洲消费者。车展上,各大汽车厂商争相推出新款汽车和新的工艺和技术,而中国厂商在这方面也相距甚远。

  第三个难关是,良好的当地合作伙伴。中国汽车进入欧洲,会面临很大的文化差异,这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销售哲学等。从陆风进入欧洲市场的成功案例来看,中国企业在当地寻找有实力的合作伙伴是一条捷径。这对中国厂家获得品牌信誉、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等有着便大的便利。

  韩国起亚汽车一位新闻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起亚在欧洲进行了10余年的经营,才适应了欧洲市场,被欧洲人接受。中国汽车的欧洲路,才刚刚起步。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