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复旦找到抹去“恐惧记忆”之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02:49 东方早报

  如果干涉及时,人们在遭受创伤后就可以“阻止”恐惧记忆形成,以防止事后回忆造成的情绪伤害。当科学家们发现了影响恐惧记忆形成的工具后,为人类开发防治“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的药物就有了新的受体靶点。

  这项由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长江学者”卓敏教授、李葆明教授及韩国国立汉城大学姜奉钧教授所领导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昨天出版的国际神经科学顶级刊物《神经元》

(Neuron)上。

  恐惧记忆的形成好比通电话

   “恐惧记忆的形成好比两个人打电话,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传递恐怖信息。”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教授李葆明这样比喻。

  人脑中的海马区域被认为是产生记忆的地方,而这些记忆痕迹需要被搬到大脑皮层的各个地方安置下来,才算记忆真正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的NR2B受体对恐惧记忆形成关系密切。“好比打电话传播恐怖信息,如果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不接收,那通话再紧密也联系不起来。”

  必须在记忆形成前及时介入

  如果遭受童年创伤,产生恐怖记忆后引发的消极情绪很可能会影响个体和外界社会的沟通,而科学家的基础研究为解决这种“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提供了可能性。

  “但必须在记忆尚未稳定形成时及时介入。”李葆明补充,记忆可以分为储存、编码和读出三阶段,现在发现的NR2B受体影响的是记忆形成储存阶段。

  可能会同时擦掉“愉快”

  “忘情水?倒也没有这样神奇。”李葆明笑着解释,因为人类大喜大悲的情绪记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存在这种可能,就是消除恐惧记忆的同时也擦掉了愉快的痕迹。

  复旦的科学家们透露,他们今后将继续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的研究工作,比如说工作记忆、注意力调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问题。

  当前,我国科学家在分子、细胞和系统等多个层面上,应用多学科手段,对记忆的神经机制开展研究。近几年来,基于本土的研究工作开始在国际顶尖科学杂志(Science、Narure、Neuron、PNAS、J.Neuroscince,等等)发表。相信在未来5-10年里,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更多地走向国际舞台,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前沿的差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