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书林自有金石声(品书札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06: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春瑜

  我是研究历史的,治史之余,性喜杂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读大学时的业师周谷城先生、周予同先生的影响。谷老常在课堂上说,“治学要无所不窥”;予老则说,“无论碰到什么书,你都不妨随手翻翻”。我便读了法国丹纳的世界名著《艺术哲学》,不仅从中知道了艺术发展的脉络,欣赏了许多精美的插图,更感受到丹纳注重艺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

景,以及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丰富了我的历史唯物主义理念,扩大了我的视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的文化观念传入中土,文章、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不时翻阅这些作品,感到失望。我在拙著《明朝酒文化》的序中,曾写下我的感受:有些人“始终停留在空谈方法论的阶段,满口经过‘二道贩子’倒卖后拾来的洋人牙慧,及自己杜撰的概念,简直近似谈玄。”我讽刺他们类似《红楼梦》中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空空道人”。马克思曾经说过,世界上唯一的一门科学,就是历史科学。理论家吴江老先生据此发挥,称“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大史学”。因此,我在阅读时,几乎把所有著作,都当成历史著作来阅读,看这本书能否做到历史感与现实感统一,能否经得起历史检验。

  最近我津津有味地读完了丁亚平先生的《艺术文化学》。这是一部洋洋四十多万字的大书。全书分上、下卷,除绪论《走向开放的艺术文化诗学》外,共八章。我想,仅仅从本书的大标题上,即能看出它的学术分量。如上卷的标题是《艺术文化的概念和本质》,下卷的标题是《艺术文化关系的诗学》;尤其是下卷的标题,颇为引人入胜。把艺术文化的关系,放到诗学境界高度来探讨,真可谓别开生面。这绝非是吊诡,故弄玄虚。事实上,作者在下卷探讨的是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性别的关系,具体而又深入。就艺术与科学而言,不少学者甚至包括杨振宁这位大科学家都探讨过。但管窥所及,本书的论述最为详尽、严密。作者在透彻地分析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天然联系后,又清晰地指出二者之间的分野及面临的问题。其要点是:科学家在其探索活动中固然不无感受和发现美的能力与契机,但这种与科学相关的美仅仅是潜藏在感性美后面的知性美,和艺术美并不相同;接着又分析了科学研究时的好奇心、想象力等要素与艺术创作的意象跳跃的区别,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区别,相当全面、深刻。

  《艺术文化学》对各种问题的探讨,都是置于历史星空的大视野下,充满历史感。仍以第六章《艺术与科学》为例,作者一开始便回顾了近代世界的变迁与进步,是与科技发展同步的,并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自然科学思潮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艺术文化学也不例外。作者抓住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也就抓住了艺术文化学的灵魂。全书的论述范围涉及古今中外,但今的比重很大,包括中国当代的话剧、电影、绘画、音乐,这就使这部皇皇大著有很强的现实感,而无象牙塔里的冬烘气。还需指出的是,本书几乎每页都有精美的插图,这些图片,是行文密不可分的有机体。有些图片,我是首次看到,眼睛为之一亮。其中一幅弗朗索瓦·鲁德所画《马赛曲》,观之令人热血沸腾。

  当今学术、文化界的浅薄、浮躁之风,人甚厌之。但是,莫道青萍风乍起,书林自有金石声。我相信,《艺术文化学》是一部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掷地有声的优秀著作。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16日 第十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