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政府“以斗争求合作”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10:0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16日电最新一期的《求是》刊载文章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和两国人民友好的大局出发,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积极推动双边友好往来。发展中日关系,不能也无法回避历史问题。正确对待历史,才能把历史的重负化为前进的动力。

  文章说,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成为处理中日关系中的首要问题

。中国政府从战略与全局的高度审视和思考日本侵华历史问题,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方针原则。

  1.区别对待日本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日本人民,发展两国民间友好往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文章说,早在1950年中国政府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曾经是并且现在仍然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但是日本人民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有共同的敌人,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支持者美国帝国主义。”1972年9月,在欢迎田中总理大臣宴会的祝酒词中,周恩来总理完整地阐述了中国政府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的原则立场:“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中国人民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教导,严格区分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广大的日本人民。”

  文章指出,1952年日本三位国会议员不顾日本政府禁令,与中国签订了第一份民间贸易协定,首次突破封锁,建立了中日贸易和友好联系的细微渠道。1954年10月11日,周恩来总理强调民间交流要以解决邦交正常化为目标。1962年,自民党国会议员、前通产大臣高碕达之助来华,与廖承志开辟了“廖—高备忘录贸易”。1964年中日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签署了互设贸易办事处和交换常驻记者的备忘录。由此,中日之间由“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阶段,进入“半官半民”、“亦官亦民”的阶段。

  文章表示,通过友好人士开始的民间交流发展到国家规模的交流,形成了广泛的友好力量。这些都为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中日关系正常化已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1972年最终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间出现“官民并举”、“相辅相成”的新局面。尤其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中日交流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形成了广泛的友好力量。在日本国内,除日中友好七团体外,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律、宗教、文化艺术、教育、前军人、自卫队退伍将领等各界,在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民众组织中都普遍地建立了日中友好交流组织。通过双方人员往来、友好城市交流、互派留学生等,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空前发展。

  2.慎重严肃地对待历史问题,同时主张中日两国向前看,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文章称,1955年10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时,高瞻远瞩地指出:“对你们过去欠的账再要来讨账,这是没有道理的。你们已经赔过不是了。不能天天赔不是,是不是?一个民族成天呕气是不好的,这一点,我们很可以谅解。我们是你们的朋友,你们对中国人民看得清楚,不是把你们当作敌人看待,而是当作朋友看待的。”

  文章说,以后中国政府多次表明这一立场。1978年10月,邓小平在日本访问时指出: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今后我们要以向前看的态度建立两国和平的关系。在与福田赳夫首相会谈时进一步指出:我们两国有20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在两国友好的长河中,不幸的历史只有几十年时间,这不过是很短的插曲。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法律上、政治上总结了我们过去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更进一步肯定了我们两国友好关系要取得不断的发展。中日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3.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华历史的行径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提出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青年一代。

  文章强调,中日两国是东亚的两个重要国家,巩固和发展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关系,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而且关系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政府在对待这一问题上历来都是以维护和发展中日两国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的,以“向前看”的立场,对待和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但日本国内一小撮右翼势力不仅不从日本侵华历史中汲取教训,反而不断地歪曲历史事实,美化日本侵华行径。对此中国政府予以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以斗争求合作”,并指出要“认真回顾和总结过去那段历史,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并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后代,引导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围绕侵华历史问题,先后出现了诸如美化、否认侵略历史,修改“教科书”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日本方面歪曲、篡改其侵华事实并不断制造的事端,中国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斗争的过程成为中国政府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发展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章指出,两国的青年,能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侵华历史问题,能不能把老一代政治家开创的中日友好局面发展下去,则成为关乎中日友好发展的关键。正如中国代表在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发言中指出的:战后新的一代已约占两国人口的半数以上,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友好的传统和正确的史实教育和引导他们,只有培养出真正相互信赖的新一代,中日友好事业才能得到继承。中国政府及中日友协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两国青年的交流,范围涉及文化、体育、学术诸方面,多次举办“中日青年论坛”等,通过教育青年和加强两国青年间的交流,为实现中日世代友好做出了切实的努力。

  4.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加强友好合作。

  文章分析指出,当代中日关系是历史的延伸,未来的中日关系是今天的继续。中日政治关系的波动起伏,与历史问题特别是日本政府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关系极大。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这是千古不变的事实,也不容抹杀。日本只有认真从侵华战争中汲取历史教训,深刻反省所犯历史错误,才能为两国关系顺利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政治保证。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只有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着眼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来处理历史问题,才能取得双赢的结果。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谈到中日关系时指出:“展望中日友好的前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文章强调指出,以史为鉴,就是要认真汲取中日关系中的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坚持走中日友好的正确道路;面向未来,就是要以中日友好的大局为重,注重现实,着眼未来,推动中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和平友好,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印进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