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领导需要“掌握情况” 小汇报泛滥恶化群体气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16:42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只有违反法律的行为迹象,才是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但在现实中,各种各样的小汇报所涉及的,绝大部分恰恰是私人领域的事情。

  小汇报泛滥的最大恶果是恶化了群体气氛,弄得人人互相猜忌,损害了一个正常社会

的基本的诚信

  从小学开始,凡是比较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班干部把自己的事告老师,特别是私下给老师打小报告。汇报之后,老师也不动声色,你还以为什么事也没有呢,突然之间,老师抓住了一个机会,在全班面前把你一连串的“坏事”全都抖搂出来,什么哪天“顺”人一个瓜,哪天偷偷往同学脱下的鞋里撒尿,甚至给某女生递了纸条等等,好像当众把你剥光了一样,害得你恨无地缝可钻。

  从小到大,我吃这种亏吃过不计其数,但却一直没有弄明白个中的原由。直到有一天我当上了大学老师,领导上让我当班主任时,事情才有了改变。

  当时,一位抓学生工作很负责的领导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要点,是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让班干部和学生积极分子随时随地向你汇报班级的情况,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听罢领导的话,我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原来我小时候遭的那些些磨难,都是老师和领导为了随时掌握学生情况造的孽。

  明白此理之后,我对领导的话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在班上公开宣称:以后大家如果谁对谁有了意见,必须摆到桌面上来,不允许任何人,尤其是班干部,到我这里汇报别人的“情况”,违者严惩不贷!说也奇怪,这条禁令宣布以后,在一个特别富有斗争传统的系里,我这个班一直风平浪静,一丁点麻烦都没给领导找过大家就毕了业。

  再后来,我进一步明白了,领导不仅需要掌握学生的“情况”,而且需要掌握给学生讲课的老师的“情况”,这些“情况”如果没有人私下里向领导汇报,很可能领导就没办法掌握。

  当然,对于从小学培养起来“汇报”习惯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何况汇报了之后,还可能有若干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好处。所以,在我担任那个班的班主任期间,虽然没有人向我“汇报”,但我也不敢担保没有人直接通过学校的团(委)、学(生会)或者其他系统,汇报过学生和老师的“情况”。因为,从小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力量,实在是过于强大。

  国人经过了文革,经历了那段我告人人,人人告我的惨痛岁月,其实对这种背后打小报告的后果,也都不无厌恶之心。只是这种背后汇报的气氛已成,不是道德上有特别的操守,一般人其实很难完全从中解脱出来。

  人们打小报告的心理无非有这样几种:一是出于自卫。我不告人,未必挡得住人告我;一是出于嫉妒。同学有了好事,获了奖或者毕业找到了好的单位,妒火中烧,不管三七二十一,匿名信或者小汇报先来个再说,搅不黄你,也恶心恶心你。甚至如果某个老师看重某个同学,多表扬了几句,给了高分,都有可能成为汇报的对象(师生都有可能);还有是出于习惯。某些人从小汇报惯了,而且从中得到的好处或者说乐趣比较多,所以乐此不疲,只要发现了可以汇报的事情,就技痒难耐;最后是出于无知。由于我们长期以来,从小到大,学生受的是给定真理式的教育,他们被告知,真理是既定的,他们的任务就是记住和掌握真理。所以,一旦发现有老师或者学生讲的东西不符合他们以前听到的真理,就断然地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了维护真理和事业,不得不汇报一下。

  不管出于那种情况,这种小汇报泛滥的现状,主要还是由于领导“掌握情况”的动机所致。作为管理者,掌握信息当然无可厚非,但这种信息必须是严格限制的,法律是一个底线,只有违反法律的行为迹象,才是需要掌握的,那些属于私人空间的东西,是绝对不能涉及的,在现实中,各种各样的小汇报所涉及的,绝大部分恰恰是这些私人领域的事情。

  小汇报泛滥的最大恶果是恶化了群体气氛,弄得人人互相猜忌,相互不信任,损害了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的诚信,使人际交往成本奇高。如果当今之世,还是传统的帝制,那么在法家思想指导下的官场,这种恶化的气氛倒是皇帝所期待的,因为臣子们互相猜忌,争相跟他打小报告,反叛就难以形成气候,他的宝座就稳了。然而,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的精神,需要整体的协作——而这些,正是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张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