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江泥沙含量呈持续减少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5:3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长江水文局16日发布的《长江泥沙公报》说,长江泥沙含量呈持续减少之势。2004年,长江干流各主要水文控制站的年均含沙量较上一年度又下降了6%至35%。长江干流的七大主要水文控制站2004年的年均长江泥沙含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下降幅度已达46%至86%。

  长江上游的四川屏山,重庆朱沱、寸滩,中游的湖北宜昌、沙市、汉口,与下游的安徽大通水文站,是长江干流上的七大主要水文控制站点。各站2004年的输沙量与上年度值比较下

降了5%-34%。与多年平均值相比,降幅更为明显,均在40%以上;其中,宜昌站大幅下降了87%。长江水文局副局长王俊教授分析说,长江泥沙含量持续减少一方面是因为长江流域干支流上不断兴建的水库拦蓄了大量泥沙。另一方面,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从根本上减少了水土流失。

  三峡工程排沙效果理想

  位于三峡水库上下游的清溪场、黄陵庙两个水文站,2004年的长江年输沙量分别为1.66亿吨和0.637亿吨。根据这两个水文站的全年实测资料对比分析计算得出,2004年共有1.02亿吨泥沙淤积于三峡水库内;其余38%的泥沙被排出水库。

  清溪场水文站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清溪场镇,处于三峡水库135-139米变动回水区尾端,是三峡水库在135米———139米运行的入库控制站。黄陵庙水文站则位于三峡水库坝下游,距三峡大坝12公里,是三峡水库出库控制站。

  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技术问题之一,设计时主要考虑通过调节水库水位,“蓄清排浑”来解决。所谓“蓄清排浑”,就是利用三峡水库巨大的入库水量,通过大坝设有的23个低高程(90米)、大尺寸(7×9米)的泄洪深孔,在来水量占全年六成、输沙量占全年七成以上的汛期6月至9月,水库低水位运行时,将大量泥沙由深孔泄洪排出库外,实现“排浑”;汛末10月,来水中含沙量降低,水库蓄水至高水位运行,实现“蓄清”。

  长江水文局副局长王俊教授说,三峡水库是河道性水库,采用″蓄清排浑″这一水库调度运用方式,在水库蓄水的初始阶段,能将入库来水中的部分泥沙排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把绝大部分泥沙排出;最终达到泥沙的冲淤平衡,保证三峡水库长期有效运用。

  荆江河道普遍被冲刷

  受长江泥沙含量减少和三峡水库清水下泄的影响,荆江河普遍被冲刷。

  三峡水库蓄水后,受清水下泄冲刷河道的影响,荆江河段的横断面变化表现为,岸坡地质条件好的江段,抗冲性强难以冲刷,冲淤变化主要发生在左边滩;而地质条件较差的江段,河床的抗冲性较差,年际间冲淤变化较大。

  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荆江河段深泓普遍冲深,石首附近冲刷幅度较大。受此影响,荆江河段近期河势演变呈现出“河段河势总体稳定,但局部河段变化剧烈”的特点。尤其是石首弯道发生自然撇弯后至今,河势一直在调整过程之中,目前仍未稳定。长江水文局副局长王俊教授说,荆江河道普遍发生冲刷,有利于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但也会对堤防等防洪工程造成安全隐患。为此,水利部门正加强观测,并将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以趋利避害。

  洞庭湖鄱阳湖泥沙淤积大幅减少

  据长江水文局2004年对洞庭湖区年输沙量的实测统计,入湖年输沙量为0.235亿吨,其中来自长江荆江的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三口,经由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分流进入湖区的泥沙为0.144亿吨,来自湘江、资水、沅江和澧水等四水的为0.091亿吨。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四水的输沙量降低了70%左右;三口的输沙量降低了90%。2004年洞庭湖的出湖年输沙量为0.143亿吨,比多年平均值下降了67%。根据输沙量平衡法计算,2004年洞庭湖湖区淤积量仅为0.092亿吨,比多年平均(1956-1995年)泥沙淤积量1.24亿吨减少了1.15亿吨。

  2004年鄱阳湖的入湖年输沙量为0.03亿吨;出湖年输沙量为0.137亿吨,较多年平均值偏大47%,比入湖年输沙量多出0.107亿吨。鄱阳湖区泥沙淤积大幅减少至负数的主要原因是,鄱阳湖的出口控制站———湖口水文站上游有大量采砂活动,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湖口水文站实测的长江泥沙含量偏大,导致计算得出的出湖输沙量偏大。

  “长治”工程发挥重要作用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在保持长江水土,减少入江泥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9年至2003年,在云、贵、川、甘、陕、鄂、渝、豫8省(市)的116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将这些地区的林草覆盖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年减少土壤侵蚀量0.6亿吨。

  治理区内,占国土面积54%、面积达1.56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目前有八成以上得到综合治理。共完成坡改梯13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38万公顷,种植经果林26万公顷,种草4万公顷,实施封禁治理39万公顷,采取保土耕作措施12万公顷。与此同时,大量的塘堰、拦沙坝、蓄水池、沉沙凼和灌排水渠等水利工程的兴建,11万公顷基本农田的形成,明显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长期主管这一工程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熊铁教授介绍说,工程实施16年来,国家累计投入20多亿元,累计治理面积达到8万多平方公里,超过中国唯一内海渤海的面积,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约2亿吨。

  新华社记者杨希伟(据新华社武汉9月16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