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左翼党可能左右大选结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7:52 人民网-江南时报

  18日德国将迎来大选。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次大选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德国的政策走向,而且关系到欧洲的政治格局。谁将赢得大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正式投票之前,各方都在争取那些摇摆不定的选民的支持。

  两阵营差距逐渐缩小

  据报道,以施罗德为首的社民党(社会民主党)与在野的基民盟(基督教民主联盟)之间的差距正在一天天缩小。当初,施罗德宣布提前举行选举时,两大阵营的差距大得惊人,一度高达10多个百分点。

  就在上周以前,基民盟获得选举胜利的呼声还非常高。在社民党7年的治理下,德国的失业问题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愈加严重。经济萧条已达到近50年来的最低谷,穷人队伍急速扩大,国民垂头丧气,政府却束手无策。然而,随着选举日期的临近,默克尔却逐渐失去了“绝对领先”的优势。在普通德国民众眼中,与曾当过地方州长的施罗德相比,默克尔毫无治理国家的经验。

  上周起,德国民意调查结果风向突变,此前占优势的默克尔领衔的基民盟(42%),正被现任总理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35%)全力追赶,德国大选也从一边倒转向了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尽管基民盟在各州选举中节节胜利,在支持率上也领先社民党,但该党缺少一位“众望所归”的人物。民意调查显示,施罗德的人气要比默克尔高得多。特别是9月4日施罗德与默克尔进行电视辩论之后,更多的人相信施罗德的能力优于默克尔,社民党的支持率明显回升。

  各派展开拉票攻势

  16日是社民党和基民盟拉票的最后一天,两大阵营全力以赴地抓住最后的机会,以为己方争得更多的支持,双方阵营都在抨击对方的经济政策,从而使竞选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当天,渴望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总理的默克尔来到了柏林一处马戏团的表演帐篷内,在选民面前作秀拉票。几乎在同一时刻,施罗德则跑到了柏林市的中心广场,向选民们发表演讲,希望选民们继续支持社民党。离中心广场大约10分钟路程的老议会大楼附近,左派党也加紧攻势,鼓动选民。在柏林的南部,绿党的领袖、德国外长菲舍尔也展开了宣传造势。

  三成选民意向未定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目前尚有超过30%的民众意向没有确定。这些“最后选票”成了各党派争夺的重点。BBC驻柏林记者威廉姆·霍斯利发回报道说,不少德国人对“希望下届大选出现什么结果”这一问题仍然众口一词:“不知道”。其中主要原因是,德国民众对现在处于领先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的新领导人默克尔不放心。

  默克尔来自德国东部,思想意识上与德国西部生长的人肯定有一定距离,保守的西部人支持基民盟,但不一定接受默克尔。另据统计,作为一位女性候选人,默克尔却没能得到大部分女性选民的支持。

  左翼党可能左右政局

  默克尔表示,如果社民党的支持率再度迫近,她将“收回前言”,接受新成立的左翼党的支持,以保住领先的地位。

  左翼党由前东德的共产党人和社民党退党党员组成。拉方丹是后者中的主要人物,他在退党前曾担任过施罗德政府的财政部长。虽然左翼党最初的势头已经减弱,最近一次民调显示它依然获得了超过7%的支持率。如果它与得到7%支持率的绿党和支持率突然飙升至34%的社民党联合起来,就能够组成德国人所说的“红—红—绿”联盟。这个联盟所获得的近49%支持率,将超过保守派领先者安格拉·默克尔及其盟友自由民主党在一些民调中获得的48%的支持率。目前看来,只有他们携手才能阻止默克尔成为德国首位女总理。施罗德否认将与左翼党人合作,并指责他们“逃避问题”。但左翼党另一位领导人格雷戈尔·居西12日打开了结盟的大门。这位前东德共产党人在各主要党派领导人参加的电视辩论中打趣说:“如果他们变得更加‘社会民主’一点,那么我们也许能够再度合作。”

  欧盟官员力挺默克尔

  面对德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大选形势,德国党派力量的激烈竞争,欧盟竞争总署委员尼莉·克罗斯却公开表明支持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

  尼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场选举受到了各方普遍的关注。如果默克尔能最终当选,这对整个欧洲都是一件好事。默克尔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众所周知,德国现在官僚主义严重,作为女性,她更能打破这一怪圈。

  对这一言论,欧盟发言人乔纳森·托德在布鲁塞尔说:“尼莉委员表达的只是她个人的看法和意见,这并不代表整个欧盟委员会的立场。”

  国关 郭际

  《江南时报》 (2005年09月17日 第十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