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心“会议营销”套牢老年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8:35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记者余建文

  咨询会上遭遇促销“攻势”

  家住城西的关大伯最近遇上了一桩烦心事。8月中旬,他在鼓楼附近晨练碰到一位长相清秀的姑娘,说她们公司正在搞老年人免费健康讲座,由北京来的专家讲课。关大伯就来到

鼓楼大厦内的一个会场,“北京专家”给他量了血压,简单询问后,就开出一张方子:吃6盒一个疗程的核苷酸。关大伯一算账,要2900多元,着实吓了一跳,就借口没带足钱出来了。但回家不久,公司促销员的电话也“跟踪”而至,催促他快点“下单”。

  上周,记者找到了这家办会的机构。公司执行总经理印先生说,他们是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在宁波的科普基地,也是一家经销保健品的贸易公司。核苷酸是一种有正规批号的保健食品,他们是特许经销商,利用“会议营销”的方式销售。而这核苷酸在超市、药店是没有卖的,也没有什么广告宣传。

  “看不见的市场”销量惊人

  据了解,近两年宁波冒出了许多操作“会议营销”的公司,基本上是针对中老年人的保健器材、保健食品等。公司招聘大量“调查员”前往公园、健身场所“调查”,赠给老人一些纪念品,让老人留下真实电话,然后登门拜访,拉家常,接着公司就筹备“联谊会”、免费讲座,“普及”健康知识后就直奔主题:推销保健品。

  在市区的一些公园、广场,记者询问了10多位晨练的老人,有近一半的老人都碰到并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免费咨询+促销会”。

  印先生说,“会议营销”这种“服务+直销”的模式,达到的销量是惊人的。个别做得好的产品,一年销量可达近10亿元。

  “边缘市场”面临监管空缺

  在“会议营销”蓬勃发展的背后,也有不和谐之处。一些企业为尽快实现销售,在会场上运用各式各样的检测仪器烘托气氛,煽情造势,给消费者带来了华而不实的负面影响。印先生也承认,一些经销商急功近利的行为,给“会议营销”带来了社会信任危机。

  海曙区的金大妈就在“会议营销”上栽了一次跟头。今年6月,一家保健品公司盛情邀请她和一群老年人去杨梅山免费摘杨梅。杨梅没摘几个,车子就送她们到一家小宾馆上课,金大妈激动之下买了1000多元的蜂胶产品。回家后到药店一比较,比同类产品贵了好几百元。

  “会议营销”之所以能在老年人群中大张旗鼓开展,还在于它瞅准了现行法规的空子。据了解,保健食品的价格早已放开,不属于物价部门定价管辖范畴,而保健品的经销也没有什么“门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筹备办的张处长说,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权,主要在审核广告宣传上,其市场营销方式如何,无权处置。同样,“会议营销”形式的销售活动也不需工商部门批准备案,管理也就无从下手。市消费者协会投诉与咨询部汪大伟部长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议营销”目前处于一种没有监管机制的“边缘地带”,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老年消费者,在“会议营销”的咄咄攻势前,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