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张“录取通知书”卖5.8万 特大招生诈骗案背后的“政策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9:21 南方日报

  武汉消息9月5日,来自宁夏银川的小张千里迢迢赶到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报到,迎面遭遇“晴天霹雳”:花5.8万元买来的录取通知书是假的,无法报到和注册学籍。在湖北省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的调查下,一起特大招生诈骗案逐步浮出水面:4名犯罪嫌疑人向山东、河南、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17个省区市卖出伪造入学通知书1750份,骗取“学费”总计1550多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这起特大招生诈骗案的背后,实际上是“招生中介”与“招生政策”进行“博弈”并惨败的结果。

  招生领域惊现“传销”行为

  根据小张家长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追查到“上线”高某,并在高某位于武昌区的一个经营润滑油的商店内收缴大量考生准考证、成绩单和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警方从高某电脑中的资料发现,其诈骗方式类似传销,基本是熟人亲友间相互介绍,层层收取回扣。高某是以每份2万余元的价格从曹姓男子手中“批发”到这些假通知书的,他总共卖出了78份“录取通知书”。

  9月7日,警方在深圳将犯罪嫌疑人曹某抓获。曹某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招生联盟”网站,任总经理一职,其上线姓王,自称是武汉影视工程学院负责招生的人员。警方随即又将王某抓获归案,他交代共向山东、河南、浙江、安徽、湖北等地“销售”了1750份“通知书”,获赃款1550多万元。武汉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朗平说,这起招生诈骗案受害人之多,金额之巨,地域之广,全国罕见。

  据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永林介绍,王某是武汉影视工程学院原投资方武汉黄鹤影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去年曾参与学院的自主招生工作。今年8月,武汉影视工程学院大股东已变更为深圳一家公司。王某正是利用自己曾参与招生的便利条件,大肆展开“招生传销”。据公安机关调查,王某发展的“下线”层次,最少的有4层,最多的达12层。

  “政策缝隙”滋生招生中介市场

  甄别假通知书并不困难,给学校招办打一个电话,或登录学校官方网站,均可核实是否真的被录取。令人吃惊的是,武汉影视工程学院在湖北省外仅招收200名提前批次的艺术类考生,各省公开发布的招生计划均没有这所学院的本专科名额,但“招生骗子”信口雌黄的“小计划”、“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等名堂,却让数千名考生家长轻信上当。

  湖北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杨永才认为,正是由于招生政策不完善、有缝隙,才使招生中介市场得以滋生。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等新的高等教育形式出现后,招生中介借其自主招生权大发横财。

  一些对特殊群体的照顾政策也被招生中介用来赚钱。比如,高校教职工子女曾享有加分的照顾政策,但招生中介通过改户口等手段使无亲无故的考生花钱沾光。再比如,有关部门规定各高校可预留一定的计划进行区域调节,学校可以将之追加到生源好的地区。但在实际操作中,个别高校将这部分计划用到“关系户”上,并搞“点名招生”。

  独立学院的出现刺激招生中介市场异常发育。大多数独立学院由企业投资建设,这些企业为尽快收回投资获取利润,不惜违背教育规律超计划招生,有的学院通过招生中介狂揽生源。少数投资者甚至抱着“先上车、后买票”的心理与政府博弈,总想着“只要我招了,收了钱,你就得补办学籍,否则就可能出现稳定问题”。

  招生领域的不公正问题,追根溯源在于“政策缝隙”给少数人提供了“弹性操作”的空间,只有堵死这些“缝隙”才能实现源头治腐。

  新华社供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