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秋月”不可少了文化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16:09 扬子晚报

  中秋节前后,不少地方均推出了形式相仿的“中秋月商业周”、“月饼文化周”等主题活动,活动规模浩大,商业内涵丰富,吃月饼加上让利促销似乎成了中秋节活动的“主旋律”。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在中秋节最早成为“建章立制”式固定节日的唐代,诗人用风

情摇曳之笔如此勾勒佳夜良辰。毫无疑问,在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中,中秋有着独特审美品位和文化蕴咏,它主题的温馨、甜蜜、吉祥、平安,意蕴所指,皓皓天月与皎皎心月和谐交融,无不给人恬美至纯的心灵享受。

  现代人提及中秋,必首先想到明月与月饼。其实,从文化视角看,它们本源自于一个审美喻体,明月之“天圆”与月饼之“心圆”,是殊途同归的一个民俗希冀、人文情感希冀,它们就像天作人合的一对文化伴侣,遥迢相视,凝神而思,自成风景。民意为体,文化和情怀寄寓为骨,中秋的经典和神粹恰在于此。试想,如果在中秋的历史背景上,少了嫦娥、后羿的凄丽传说,缺了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的曼妙故事,或者是没有东坡的那阙情横千古的《丙辰中秋》以及其他许多首诗词歌赋作一文化铺垫,我们的中秋佳节还会圆得如此明澈丰满吗?无疑,在中秋的节令主题召唤下,我们的食欲之齿理应交还给月饼,可我们的心魂之齿呢,它同样不应孤寂。

  有了这样的节日情境认识,类似各地“月饼文化周”的举办,才给了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作为契合节令主旨的当家食品,以月饼为旗进行商业操作,当然也无可厚非。可仅此还不够。毕竟,人们面对的是一年一度的民俗圣日,再丰富的月饼展销也无法让人心神留香。不错,人们还期待着中秋的那颗文化魂。即便它不以某个商业平台为载体,民俗佳节拥抱下的人们,也同样从内心呼唤之。

  曾几何时,我们并不缺乏这方面的文化矿藏,比如那些百世留芳的文学营养分子,比如浙江一带的拜月、请月姑之风俗,比如很多地方曾盛行的中秋夜烧塔的叠砌与烧灼,比如江南一带的走月、玩月桥之乐,比如中原一带的烧斗香、泛舟登崖、月下佳宴之众人共乐,当然,还有广东诸地的树中秋、烧塔仔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野趣。这些曾经濡染、打动了无数国人的民俗文化细胞,它们本是中秋的精神之根,它们可以让佳节相映生辉,相偕成趣。中秋不是只有皓月和月饼,它的活水之源在于那颗不老的文化魂。期待文化周在打造商业推手的同时,不忘浇灌和疏通一下这道节日心灵主脉。愿将来的中秋佳节,形神俱传,形神皆立。陈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