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秋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09:1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张贵峰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天上月圆、地上人圆。然而,今年的中秋又有不同于以往的新气象———最近,多家单位发起“申报中秋为世界文化遗产”活动。而此前更早,将包括中秋在内的众多传统节日确定为国家法定节日的人大代表建议,已进行了好几轮。

  无疑,所有这些活动都表明重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这种弘扬寻找价值载体,不仅并不过时,而且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这预示着,在不断走向“现代”的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绝不可丢,它既是我们确立文化自信与自尊的根基所系,也是赓续民族精神底蕴的价值源泉所在。

  不过,这些热闹而声势浩大的活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难以遮蔽的也许是这样一个更具体也更具现实关怀的问题———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过”中秋,使之更具气韵饱满生动、内蕴隽永深长的文化含量?

  我想,这个提问是值得重视的。因为,无论向联合国“申遗”也好,还是法定中秋节也罢,对个人来讲,都似乎显得过于宏大、遥远,甚或失之空泛;所谓节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原本就是一个具体而细微的生活课题,而并非抽象的概念。因此,既然过去中秋节是这样代代传承而来,那么今天我们要将之薪火传习下去,就还得通过回到真实的节日现场,去思考它的“曾经怎样”和“如今该怎样”。

  当然,面对凋敝已久的传统节日现状,要即刻给出一个现成的答案既显得不现实也不必要,但我们还是可以确立几个大致的思考方向,在笔者看来,至少应该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如何从传统节日仪制中汲取营养,丰富我们的节日形式。毫无疑问,任何传统节日之所以能成为特定民族文化的表征,总是通过具体的民俗仪式来展开和传递的,如元宵观灯、清明扫墓、端午龙舟等等,中秋同样如此———祭月、拜月、赏月、品月(饼),以及伴随这一切的各种以月为核心的节庆游戏。然而,回头打量我们今天的中秋节,其所以让许多人觉得寡淡枯寂、滋味贫乏,显然和这种节日仪制的日益凋零和简化有关———如今似乎除了吃月饼之外,我们就没有也不知道用别的方式感受中秋了。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在节日礼仪上全盘复古,但通过重新检点、品味这些传统形式,至少有助于启发我们今天该如何来丰富中秋节的仪制魅力。

  其二,如何进一步透过这些流传久远的节日仪制,沟通传统民族文化心理,进而重新赋予今日中秋灵动、鲜活的心理内涵。很明显,中秋的中心意象是圆月,而背后的价值指向则是团圆,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虽然我国的大多节日,都蕴涵团圆之意,但中秋节以秋月为喻体的团圆显然又独具深意:它是丰收时节的团圆、是春华秋实、春花秋月中的团圆,因而,无论羁旅游子、宦海士绅,还是闺中思妇、乃至征人商贾,都能在这里找到“千里共婵娟”的心灵慰藉和“一时回首月中看”的精神寄托。不难看出,一轮轮阴晴圆缺之下的中秋皓月,描画书写的总是吾民生生不息而又无时不在悲欢离合中砥砺磨洗的生活情感、人生际遇、信仰追求、生命沧桑,于是,历史渊源在这里血脉贯通了、文化底蕴在这里含茹浸透了、心理结构在这里契合神会了。———那么,当今天我们要为中秋寻找它作为节日人文底蕴、价值形象,就不能不从这样的咀嚼咂摸、感动濡染开始。

  概而言之,从节日形式与内涵开始,寻找、确立中秋节之于今天的我们的“模样”,无论是从丰富个人节日生活体验、提升生活品位,还是从深化源自传统精神的价值根基,重树我们基于民族心理认同的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讲,都是非常有益、值得我们虔诚以待的。(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