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年复旦更富诗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09:58 新闻晨报

  26位诗社社长昨重聚母校

  晨报记者张计红报道这是诗人的节日,百年复旦校园也因他们的到来而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昨天,26位昔日复旦诗社的社长重聚母校,在当下网语泛滥、诗歌边缘化的背景下,这样的重聚不仅令人将注视的眼光放在了昔日诗人的生存状态下,更将目光对准了今日诗歌的命运上。

  复旦诗社成立于1981年,是中国新时期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大学生诗社,上世纪80年代也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学院派诗人。母校百年之际,这些或相识或者仅只闻其名的诗友,在诗歌的旗帜下重聚。82级校友杜立德与张浩当年都曾担任诗社社长,毕业19年来,一直没有机会谋面。这次见面,两位昔日的诗人感慨良多。张浩说,当年的校园诗歌朗诵会火热程度简直能和现今的超女比肩。那时的相辉堂,1000多人的位置因诗歌朗诵会而挤得满满的,还有不少同学都站在过道上,大家满怀激情、充满期待地等待着心目中的诗人偶像登场。

  但随着社会逐步开放和商业化,诗歌逐渐没落成了不争的事实。用现场另一位1980年代的诗社社长的话来说,今天的文学日益边缘化,而诗歌则如同一个破落子弟。“和1980年代相比,可能现在的孩子更多地处于一个快餐文化和网语泛滥的时代,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挂在网络上,不排除有好的作品,但很多孩子已因外部世界的变化而变得感觉钝化。”杜立德则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写诗、朗诵诗歌的人越来越少,也是可以想象的。

  不过现场接受采访的校园诗人多数都愿意相信,在若干年后大学生的诗歌情怀可能再度回归。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也认为,一所大学倘若没有诗,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他觉得现在大学生不应该因就业的功利忙于考证而忽略了诗歌和文学方面的修养。而此次复旦诗派的再度聚首,再一次让一群80后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一次诗情画意的魅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