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空巢家庭:中秋的月亮为谁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11:28 南方日报

  文/李先秋

  据调查,我国城市中空巢家庭占整个中老年人家庭的40%。中秋节,空巢独居的父母和漂泊在外的子女,如何度过这个亲情大团圆的日子?有什么方法来弥补家人分离的感情空缺,使心情获得愉快和慰藉?看看下面的故事和招术,或许能给你一点启示。

  空巢类型

  子女在外读书

  受访人物:何啸,男,19岁,北京某大学新生

  今年我有幸考上大学,在北京读书。第一次远离父母,我和父母都饱尝了离别之痛,眼下又到中秋节,爸妈嘴上不说,但电话里我听得出他们的思念与无奈。父母越是装得无所谓,越是让我不安心。今年中秋,我们家的月亮怎么圆?想了很久,我终于酝酿出一套弥补方案。第一步,利用休息日,我邀同学把北京的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名胜古迹统统游览一遍,让他们把我和这些景点统统拍进DV,再加上我自编自导的解说,肯定像一部旅游大片,比中秋晚会还带劲。我提前用速递把片子寄给住在我们小区的高中同学,再让他们帮我买些月饼,中秋节那天到我家,一起送给老爸老妈,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爸妈要是看到这DV,既可以领略北京的风情,又可以看到儿子的样子,知道儿子在学校一切都好,还有这么出彩的孝心,这可比打电话要生动形象有说服力多了。中秋那天,我再打电话报以节日的问候,他们一定很开心。

  旁人出招:

  1.通过邮政速递,把自己在别处的生活DV(照片也可以)寄回家。

  2.暗中拜托好友给自己的父母送月饼。

  3.节日那天主动打电话问候父母或老人。

  空巢类型

  两代人两地分居

  受访人物:雯怡,女,32岁,工程师

  结婚后,我一直在另一个城市和公公婆婆居住。父母就我一个独生女儿,去年父亲因车祸去世,家里就留下母亲孤零零一人,她整天不是看着父亲的照片自言自语,就是对着空房子发呆流泪。为了不让母亲继续停留在伤心的记忆里,今年中秋,我和老公决定把老人家接到我们这儿一起过节。

  原以为这样就皆大欢喜了,没想到母亲并不愿意,哄了半天,我们才问出其中的原委,原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变得很念旧,特别是中秋节来了,母亲一直念叨着要带“父亲”回老家,说是将骨灰安葬在那里父亲才能安息。我和老公商量,干脆中秋前安排两家父母一起吃餐饭。然后把小姑叫过来陪公婆,我们俩则送母亲回山区老家过中秋并安葬父亲,了却母亲的一桩心事。

  旁人出招:

  1.两家父母接到一起过节,皆大欢喜。

  2.送些月饼和礼物,陪父母一起过节,跟他们说说话,帮他们做些难以做的事。

  3.有条件的话,在自己家附近租套房子给父母住,便于照顾。

  空巢类型

  儿女出外打工

  受访人物:张筱雯,女,55岁,退休职工

  离中秋节还有20多天,我就给广州工作的儿子一天一个电话,问他放不放假,能不能回家过节。虽然是商量的口气,但我话里充满了期盼。

  儿子参加了工作,许多节日都是在外地度过的,很少回家团聚,我们并不怪他,但心里总有些失落。前年中秋节,儿子说要回。我们起了个大早,把庭院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子里那棵石榴树挂满了熟透了的石榴,其实石榴早就熟了,我没让老伴摘,坚持要留着等儿子回来。明明知道是下午到,可我上午就赶到车站去望。儿子一下车,我就把他紧紧搂在怀里,脸上笑开了花,眼泪却刷刷往下流。那天晚上,我们把饭桌搬到院子里,女儿女婿外甥都回来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气氛比过年还热闹。我们吃着儿子带回来的高档月饼,儿子吃我剥给他的石榴和板栗,已经戒酒的老头子也多喝了好几杯,拉着二胡,哼着京腔,自顾自乐。我一会儿跑进跑出,一会儿跟儿子话长话短,一直到月亮西斜。

  那真是个愉快难忘的中秋节,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血脉相连,什么是亲情难舍。大概普天下做父母的都这样吧,只要做儿女的能回家看看,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今年中秋节,儿子说工作忙回不了,我们就决定到儿子那里去看看。车票早就买好了,不为别的,就是想他,中秋节图个团团圆圆,儿子工作也安心顺当。

  旁人出招:

  1.漂泊在外的子女,过节争取回家看看父母;如果不能回家,父母也可以到子女那里过节。

  2.空巢独居的父母,节日前可考虑结伴出去旅游,没有家的意境,可以减少思念的痛苦。

  3.互寄礼物表达亲情,家里的父母可以邮寄土特产给孩子;孩子也可以给父母邮寄一些名优产品。

  空巢类型

  孤寡老人

  受访人物:霍郓,男,66岁,退休教师

  有10年的中秋,我是和亡妻一起过的。今年,门前的那棵老丹桂又开花了,满院的清香。我站在窗前闻着桂花的香味,就像闻到了亡妻身上的味道。

  我很感激我的亡妻,是她给了我婚姻,使我今世有过一个婚姻的舞台和一个丈夫的角色;也是她把我带到了大城市,让我品味到了现代都市的生活。虽然我不配这缘分,虽然我们没有儿女,虽然她先我而去,但毕竟我们一起爱过,一起躲避过风雨,一起品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她在世时,工作把我和她分离在城乡两地。记得每年的中秋,她都提前写信问我“过来么?”我总习惯用工作的理由推诿。她苦笑着宽慰我,说两地的月儿其实一样圆。

  经历了岁月的洗刷,即使生活有再多的苍白和无奈,肩上所负的重压再重,只因为曾经有个属于我的家,那个心里最温馨最柔软的地方,所以我愿意承受。

  她走了和没走一样,每年的中秋,我总会买两份月饼,桌上总会多一副碗筷和一把空椅子,然后在她的遗像上撒满飘香的桂花,和她一起吃月饼,一起拉家常。别人都说我是疯子,其实我根本没有疯,因为大家都说她死了,就我一个人说她还活着。今年的中秋节,我仍然到她墓前陪她一起看月亮。

  旁人出招:

  1.孤寡老人过节不要过于缅怀思念,纪念性祭奠一下另一半,寄托哀思可以,但过于悲伤,则对身心健康不利。

  2.节日走出去参加一些群体活动,或者入住老年公寓,多交几个忘年朋友,让心情和生活快乐一些。

  3.重大节日,单位和社区应当慰问孤寡老人,并组织志愿者同孤寡老人一起热热闹闹过节,帮助他们走出孤独的伤感。

  小两口:过节去谁家?

  文/舞月飞

  每次到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王先生和吴女士夫妻俩都要闹次别扭。往年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独生子王先生总是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今年,他想让妻子跟他回老家过节,可妻子提出,她也是独生女,应和她一起回娘家……

  尽管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结为夫妻,“去谁家团圆”已经成了在外打拼的年轻夫妻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不妨先看看大家是怎么做的:

  儿女这样做

  陈先生(私企职员,现居天津):

  平时我工作忙,没时间陪父母,遇到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时我不该再让他们孤独。我和妻子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今年中秋我想把妻子带回家,可妻子却坚持应在她家过。最后协商各回各的父母家。

  刘小姐(电信业务员,现居哈尔滨):

  本想今年春节回四川看望父母,由于积蓄不多,回去一趟要不少钱,况且也没有假,我们只能打消回家的念头。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只能告诉他们,由于工作忙不回家了。

  父母这样想

  吴大爷(离休干部,儿子和儿媳都在国外):

  我最近在某网站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我国的父母们应该学会自己过。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早些独立,而等自己步入老年却越来越依赖儿女,这不是积极的生活观,老人应该学会“独立、独乐”。这种观点我非常赞同。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就是一个乐儿,和老伴轻轻松松看晚会,跟儿子儿媳通通电话,不给子女压力,自己也乐得轻松。

  陈老太(退休教师):

  我晚年岁月不多了,很希望儿子儿媳能陪我过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尽尽孝心。再说传统的习俗不能轻易改变,过节,女方就应该和男方的父母一起过。在这一点上,儿子和儿媳做得特别好。

  朋友这样教

  1.你家加我家,咱们是一家。

  吴先生(公务员,北京人):

  按照规矩,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要到男方家过的。如果我一定要求她按老规矩做,恐怕谁也不会愉快。我想了一个办法,比如在中秋这一天,把两家的父母集合到我们的小家过,这样既照顾了双方老人,也不至于引起矛盾。

  2.编个谎言“躲”尴尬。

  彭女士(国企科长,江苏人,在长沙工作):

  我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前不久,我打电话给父母,表示将去丈夫老家过春节。父母一听就不高兴,认为我婚后偏心夫家。我们两人左思右想,决定干脆编个美丽谎言说在长沙忙,“五一”再一同休假,先回江苏,再去四川,使双方家长无异议。

  3.谁家缺欢乐就往谁家奔。

  姜女士(社会工作者,甘肃人):

  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是一年中难得的快乐日子,妻子坚持要回娘家,如果丈夫不去肯定会影响感情,如果去了,老爸老妈会认为儿子怕老婆。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话,就更麻烦。要想两全其美就要加快速度,谁家缺少欢乐就往谁家奔,一会儿去婆婆家,一会儿呆在娘家。

  4.抓阄。

  牛先生(工程师,青海人,夫妇在廊坊工作):

  我和妻子每次快到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就找两个同样大的纸条,分别写上“我爱你家,我爱我家”,然后抓阄。开始没孩子就请别人帮忙做个见证,有了孩子就让孩子当证人。一次我爸问起,我就原原本本道来,老爸被我们纯真的心灵感动得老泪纵横。

  专家这样看

  1.夫妻多协商,家长要理解。

  思念父母的理由都是相同的,孝敬父母的方式却可以各有不同,夫妻双方向父母表达爱意时,如果出现了冲突,要注意沟通、协商,避免厚此薄彼。另外,多和双方父母沟通,自己的孩子好说话。

  父母也要多点宽容,以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儿女大多都是孤身在外奋斗,工作很忙,特别是“双独”子女组成的家庭,不仅要照顾四位老人,还要承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长们没必要再为孩子们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到谁家过的问题增加负担。

  2.孝敬在平时,解决在社会。

  孝敬不仅仅靠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这几天,关键在平时。“五一”、“十一”长假或者出差时看看双方父母,或者接他们旅游、打打电话、写写信等等,把欢乐送到老人的心窝里,那才是最好的孝敬。

  目前我国仍是以子女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为主,对计划生育后出现的一些保障问题,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对当前独生子女增多、“丁克”家庭出现等情况,国家应作为社会课题好好研究,这也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需要。

  母亲的中秋“礼物”

  文/李燕翔

  中秋节临近,单位以高报酬为代价,招聘假日值班员,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我报了名。

  第二天,我给乡下的母亲打了个电话,告诉她今年中秋节我不回老家了。反正乡下过节的东西不缺,给她汇去200块钱置办中秋节的东西吧。

  三天后,大哥从乡下来了。他从贴身的衣服里摸出了200块钱:“这是你给母亲的那200块钱,母亲说你在城里开销大,过节她手里不缺钱……”望着桌上的钱,我心里如同打碎了五味瓶。妻子下班回来后知道了这事也红了眼圈。趁我和大哥喝酒之际,她跑到楼下的食品店里买回了月饼水果等一大堆节日用品,让大哥带给母亲。

  大哥回乡后的当天晚上给我打来了电话,称母亲见了捎来的东西后非常恼火。最后逼着他送到了村代销部里代卖了……末了,大哥深切地说:“放心吧,母亲在家吃啥有啥,物质生活一点不缺,以后你们千万别再乱花钱了……”

  放下电话,我和妻子一夜无眠。母亲操劳一生不容易,我们也该尽尽孝心了。为挣那100块钱中秋节不回老家已经理亏了,如果再不给母亲捎点东西回去,当儿子的怎能心安?可买什么东西才能合她的心思呢?对!母亲是个豫剧迷,儿时多少个夜晚我都是在母亲那优美的豫剧哼唱中进入梦乡的。于是,我到家电商店买了一套迷你音响和四盘豫剧碟子,托回家的老乡给母亲捎了回去。

  两天后,我给大哥打电话询问给母亲捎去的东西是否收到,大哥在电话里说:“东西是收到了,但母亲一次也没听过。她还说你不懂得当娘的心……”大哥那头的电话已挂断了,我还握着话筒呆呆地发愣。尤其是大哥最后的那句话,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眼见得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快要来到了,我给母亲寄去的钱她不要,捎回去的月饼她不吃,买回去的音响她不听,过节她到底想要什么礼品呢?

  为了解开谜团,我在中秋前的几天,特意请假携妻带子回了老家。我们的突然回来,让母亲兴奋得满脸通红。一上午她忙得脚不沾地累得气喘吁吁。午饭后准备回城时,我怯怯地问母亲:“过节你到底想要什么礼品?”母亲愣愣地盯着我的脸看了半天,继而扭过脸去老泪横流。“……你回来了,我就什么也不缺了,你就是我过节最想要的礼品呀……”

  母亲的话未说完,妻子已转身掩面而泣,我重重地拍打着自己的脑门。随后掏出手机打通了单位领导的电话,我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告诉他:中秋节值班请另选他人,今年的中秋节我在老家过啦!

  图:

  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