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水下拜访“碗礁一号”生活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13:45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李坚/侯希辰/薛辉

  本报讯昨日,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人员两次下到“碗礁一号”进行水下作业,除提取部分沉船内的瓷器以外,开始对沉船生活舱进行初步探摸。

  昨日的水下作业计划包括探寻生活舱和提取部分文物两部分。在现场的中国水下考古

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威介绍说,对于沉船的研究不仅仅只局限于船内的瓷器,生活舱内留下的船员的生活迹象,对于进一步确定船主身份和沉船的来历都很有价值,在生活舱内发现的生活用品等器物对“碗礁一号”沉船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悉,此前考古人员已经在生活舱内发现了四件小器物,分别是一个残留部分墨迹的不及巴掌大的小石砚、一个小罗汉雕像、一个陶制的龙头以及一枚铜钱。

  当天上午,碗礁海域水流速度和水下能见度都十分适合水下作业。四名水下考古人员随即下水。两人进行沉船测绘并提取文物,两人前往沉船西侧的生活舱内探寻。由于当天水下能见度相当好,即使在水下15.7米,记者仍能看到沉船内叠放着许多瓷器以及考古人员此前用绳子布下的网格状的探方。每个探方都是20厘米×20厘米,这可以作为初步测量器物大小的标准。同时水下考古人员使用特殊的硫酸纸在水下对沉船情况进行记录绘制,保留文物原始状态的相关数据,作为今后研究的资料。随后,部分瓷器被取出水面。

  由于水流将淤泥带进生活舱,形成薄薄稀泥,稍微一动水就变浑,给探摸工作带来难度,因此对于生活舱的探寻工作并不顺利。考古人员表示将了解舱内淤泥的深度,清排出淤泥后再开展发掘研究工作。

  当天下午2:22左右,考古人员准备再次下水时,发现水流速度已经达到每秒60厘米,水下能见度又变得不容乐观。四名水下考古人员刚下水几分钟便向水面汇报,水下能见度不足10厘米,水流速度太快无法控制身体,水下作业无法开展,要求出水。出于安全考虑,这次水下考古只好暂停。

  昨日出水的瓷器包括了将军罐、青花炉等,在现场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华莎表示,这些瓷器胎薄致密、釉面莹润、青花明艳,体现了当时青花瓷工艺的高水平。虽然有的瓷器上附着着一些海洋生物,但是青花属于釉下彩,对瓷器影响不大。而厦门大学教授、原中国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介绍说,从目前发现的瓷器上没有发现官窑特有的年号款识,这再次证明这批瓷器为民窑所产。同时他认为,“碗礁一号”沉没地点位于古代福州港稍外一点的长乐、福清、平潭中心,并没有完全驶出福州港,初步推测这是一艘转运船,是在准备将货物转运到异地的远洋船上时,发生意外沉没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