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潮语歌曲 一路艰辛一路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14:09 大华网

  “一壶好茶一壶月,满天乡愁相思夜。梦中千里匆匆过,天涯看云飞。一壶好茶一壶月,只愿月圆勿再缺。万里乡情满腔爱,今夜伴月回……”中秋佳节,在异乡的潮人听到这般优美的潮语歌曲《一壶好茶一壶月》,更能引起乡愁。潮语歌曲这种富于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在过去的十余年中陪着无数在家的、异乡的潮人走过了多少难忘岁月。如今我们却惊奇地发现,一度火爆的潮语歌曲似乎走进了“地下化”的生存状态;但在酒吧演唱会、卡拉OK厅这样的场合,我们又确确实实感受了它曾经的万丈光芒,这样的“变脸”,个中三味实难

一一道来。

  从初生辉煌到遭遇尴尬

  不太年轻的朋友都对潮语歌曲从崛起到衰落的历史有着清晰的记忆,1989年初,凭着“创作用潮汕人自己的地方语言谱写、演唱的现代流行歌曲,与粤语歌曲、国语歌曲争一席之地”的构想,第一届潮语歌曲大赛拉开帷幕并迅速吸引了潮汕人的眼球。围绕着潮语歌曲的创作演唱,聚集起了一批有才华的音乐人。中国流行乐坛的大腕、潮籍词曲作家陈小奇等,都专门为潮语歌曲谱曲填词,一首首优美的潮语歌曲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不断问世。在共计5届的潮语歌曲大赛中,涌现出不少歌星和优秀作品,如黎田康子、宋亦乐、方少珊、何家伟、姚淮生、杜伟坤等歌手至今在潮汕地区仍有较高知名度;宋亦乐的《苦恋》和方少珊的《彩云飞》是第一届潮语歌曲大赛推出的,传唱至今已经16年,依然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是卡拉OK厅里点唱率最高的歌曲之一。

  在那个时期,潮语歌曲不但市场认可,群众喜欢,在全国比赛中也取得了辉煌成果。《两地情》获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1993年全国“广播新歌”评选三等奖,这是潮语歌曲获得的最高奖项,以方言歌曲的身份得到了主流文化的认可。而《回唐山》MTV也获得了“第20届金鹰奖”音乐电视提名奖。

  从1989年第一届潮语歌曲创作活动以来,涌现出来的潮语歌曲已累计上千首之多,其中得到群众喜欢的却一直只有《苦恋》、《彩云飞》等寥寥几首,更多的是在面世后便受到冷落,潮语歌曲从初生时的辉煌,渐渐走入了尴尬的境地。

  歌坛难觅新闪光点

  为什么潮语歌曲进入了低谷?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了著名的潮语歌手宋亦乐、何家伟,这是两位在潮语歌坛颇有代表性的人物。英俊帅气、嗓音独特的宋亦乐是圈里公认的“歌王”级明星,另一位明星何家伟除了歌唱出了名声,亦是知名的潮语歌创作者。谈起现在潮语歌曲面临的尴尬境地,这两位潮语歌手一致认为,潮语歌曲作为一种地方方言歌曲,无论是对作词作曲还是演唱者,都有特殊的要求,音调失之毫厘,效果就谬之千里。能说,不一定能唱;能唱,不一定表达得出意境,创作难,演唱也难。这造成潮语歌曲精品难求,创作班子日趋薄弱,演唱队伍除了宋亦乐、方少珊、何家伟、黎田康子等几位外,难以有更多的优秀歌手出现,更多的只是昙花一现。近些年来,流行歌曲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力开始走弱,没有新的“劲歌金曲”来再掀高潮,仅有的几首知名老歌、几位老歌手又如何能长期吸引听众目光?

  两位歌手提出,除了语言之外缺少地方特色,这也是潮语歌曲无生命力的原因。大部分潮语歌曲只是因为用“潮汕话”进行演绎才成为“潮语歌曲”,曲以国语、粤语流行歌曲作为框架,“潮语”只是成为一个躯壳,歌曲本身根本无承载潮汕风情及生活特色的内容。他们还认为,历届潮语歌曲创作都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的,并未真正走上市场化道路,在市场上潮语歌曲音像制品少,这也是潮语歌曲未能形成强势市场的一个原因。

  潮语歌曲潜力犹存

  潮语歌曲是不是真的没人喜欢了?答案并非如此。记者就曾亲身经历过这么几桩事:著名歌手刀郎在一次来汕献艺时,被台下的观众询问“会不会唱潮语歌”,摸不着头脑的刀郎老实回答说不会,并要求观众“潮语歌怎么唱,唱给我听听”,结果台下便有人唱起了《苦恋》,在这位观众的带动下,全场慢慢都跟着哼唱了起来,歌声中带着自豪,声势颇为浩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近几个月中,潮语歌曲专场演唱会也曾先后在两家酒吧举行过,其现场均是人潮汹涌,气氛热烈,歌手每唱到动情处,总能引起全场观众共鸣,而宋亦乐的出场及《苦恋》演唱时更是掌声雷动,观众一起和音而唱。

  谈及潮语歌曲,宋亦乐和《苦恋》作为其中最成功的范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记者了解到,当初为了寻找到能够准确把握和完美演绎《苦恋》的歌手,词曲作家陈小奇先后找来了十几位歌手试唱,甚至还专门到潮剧团中去发掘歌手。在这种严格得近乎挑剔的筛选下,宋亦乐最终脱颖而出并唱红了《苦恋》。但宋亦乐却认为,能被选中出来唱《苦恋》,有歌曲和他合拍的因素,也是他的幸运,“《苦恋》不能说是我唱红的,而是因为它本来就潮汕味浓,作为地方文化的一个体现,大家喜欢,听着唱着心里自豪。”记者了解到,持这种“情感认同论”观点的并不只是宋亦乐一人,记者在几场潮语歌曲演唱会上,所访问到的歌手、观众均表示:正是文化上的认同感,使潮

  语歌曲具有了生命力,即使是潮语歌步入低谷的现在,同样也是不乏支持者。“潮语歌曲对潮汕人来说,并不缺乏号召力。”一位观众如是说。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还了解到,业已停办数年的潮语歌曲大赛目前又在重新策划中,一批新人新歌也正开始与观众见面,这样的利好也为低谷中的潮语歌坛带来了一抹亮色。我们真挚地期待,拥有着大量潜在听众的潮语歌曲,能涌现出新的好歌曲、好歌手,形成真正的市场;那么,再一次实现成功并非遥不可及。本报记者陈江陈史摄影报道(来源:《特区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