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洋派海派气派 “华夏第一县”村庄里崛起的都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20:4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无锡九月十八日电 题:“华夏第一县”村庄里崛起的都市

  作者 洪晓红

  洋派、海派、气派,这是所有来到无锡锡山的海内外人士的印象,当年这里曾以“华夏第一县”而扬名海内外,如今这里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都市。

  经济转型 工业化发展“曼妙转身”

  众所周知,无锡锡山区脱胎于享有“华夏第一县”美誉的无锡县和锡山市,这里是古吴文化的发祥地,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在这里孕育,当代乡镇企业在这里率先崛起。据了解,设区四年来,锡山区已完成“三年再造一个新锡山”的精彩业绩,经济总量比设区之初翻了一番。

  据锡山区区长朱爱勋介绍,锡山必须改变城市功能、产能提升、富裕市民等诸多“发展短板”,以新型产业区和经济国际化为导向,实现经济转型的发展方略,工业集中区和现代都市农业成为“增长极”。二00五年第一辆“锡山造”品牌客车“驶”向澳大利亚,第一台“无锡造”品牌电脑诞生于锡山,“道口经济”枝繁叶茂,黄金商圈体量倍增,全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一千多个,吸引外资五十多亿美元。

  区域转型 农民“集体脱胎”变市民

  锡山建区四年以来,融入无锡主城区的步伐渐次加快,路宽了、水美了、人洋气了,满目醉人的绿色,一系列城市元素的“植造”,令昔日农村的“土气”尽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容光焕发、个性飞扬的现代化新城。一位每年都应邀前来锡山参加金秋招商盛会的日本客商惊呼:锡山每年的“变脸”令人震惊!

  震惊的不仅有海外客商,连锡山人自己也觉得如今的生活方式变化快。赵大妈是东北塘城市化建设的首批受惠者之一,两年前拆迁分到两套农民安居小区内的二百多平米的大房子,饱尝着城市化推进带来的甜果。

  像赵大妈这样抖落脚上泥土的农民,住进现代新型农民公寓的锡山人比比皆是,该区建造了二百万平方米的农民安居房,大批世代守着田头劳作的农民都摇身变成了市民,区内的不少村镇已“名存实亡”。赵大妈说,现在我们农民住公寓楼、喝自来水、到超市购物、坐公交车出门、到绿地广场健身,真是越活越有滋味啦!

  社会转型 和谐“新苏南”吸引眼球

  锡山区区长朱爱勋认为,以前的苏南热捧“富裕”概念,今天的新苏南更以“和谐”取胜。经济繁荣、生活富裕、保障健全、社会和谐、环境宜人,这是新苏南社会发展的更高境界。锡山区发展经济的落脚点始终放在“富民”上,今年起,政府每年花费一亿元,为九万多历年失地农民买保障,让农民带着保障进城。社保、地保、医保、农保、低保,不断完善的保障体系,撑起了锡山人安居乐业的保护大伞。

  锡北镇泾西村浜上组七十多岁的张国强老汉家十八亩地年初被征用,但他领到了一张每月一百二十元的保障卡。今年该区农村植树五十万株,新建绿地二十万平米,城区绿化率已达百分之三十五,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古镇保护、山水开发,一个个闪亮的新名词和发展模式,将一个“村庄里崛起的都市”装扮得越发迷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