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特写:不忘国耻,中秋夜寄情松花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21:53 新华网

  新华网哈尔滨9月18日电 特写:不忘国耻,中秋夜寄情松花江

  刘海 黄粟 徐宜军

  哈尔滨中秋夜,深情的松花江静静地流淌。来自六千里外成都的许铁骑抱着父亲、抗日英雄许言午的遗像,对着松花江深深地鞠了一躬,心里默默地呼喊着--父亲啊,你看见

了吗?这就是你魂牵梦绕的松花江啊……

  许言午是辽宁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天,他同很多东北人一样不得不踏上漫长的逃亡之旅。许言午一生中两次在9月18日死里逃生,参加抗战后隐姓埋名40年。这位抗日英雄一直希望能有一天再回东北松花江看看,但想不到今年8月23日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74年后的今天,在举家团圆的中秋夜,他的儿子许铁骑终于在“九一八”74周年纪念日来到了松花江畔,了却了父亲多年的心愿。

  和许铁骑一道来到松花江畔的还有其他29名参加“‘九一八’月圆松花江”活动的成都市民,他们用图画、用河灯、用歌声,纪念“九一八”和中秋节这个具有双重意义的日子。

  晚上7时,一千盏河灯被轻轻放进松花江,“你们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追求”、“我们会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一个个美好的心愿写满了河灯。点点灯光,滴滴真情,照亮了静静的江水。

  四川大学学生谢玲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来了,月饼上分别烤做了“努力创业”、“振兴中华”、“国耻不忘”等字样。成都市实验小学的学生给哈尔滨的同龄人带来了由抗日英雄董存瑞、和平时代小女孩与成都锦江构成的纪念图,用绘画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她们的爱国热情。

  成都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怡佳说:“以前知道的爱国故事都是从书本上看的、老师讲的,没有特别的感触。今天亲自来到当年的东北抗日前线,来到松花江畔,感受英雄先辈是在怎样的艰苦条件下保家卫国、坚强不屈,印象更加深刻!”

  66岁的老人乐近儒略带颤抖地从口袋里捧出一把泥土,轻轻地把它们撒进了松花江,看着泥土慢慢地融入江水,老人的心愿也随着江水被带向远方。她对记者说:“我特地从四川带来一袋泥土,希望它们和东北黑土融合的时候,四川、黑龙江两省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珍惜现在安乐、幸福的生活,继承先烈的遗志,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河灯越漂越远,烛光渐渐稀疏,大家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深情的歌声,在松花江上空久久回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