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湾卫水好家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09:30 今晚报

  1891年夏历五月,刘子久出生在西窑洼中兴胡同刘家大院(清朝称旧营务处胡同)。刘子久的先人是600年前天津建卫前后江南移民的一支,他们经过长途的跋涉,远离世居的故乡,扎根在三岔河口这块热土之上了。

  刘家大院建在北运河的堤埝之下,院内大小房屋上百间,虽然门楣颓然,建筑老旧,然而清嘉安详,颇为别致。避却闹市而不乏人气之盛,风尘未远却有自然之趣。巷陌行人之

闲,青李来禽之幽,端的是“一湾卫水好家居”(《津门纪略》)。大院北侧100米处是北国闻名的古刹大悲禅院。

  刘氏家族的兴旺起自18世纪30年代的雍、乾之际,祖公刘国祥创下基业,维系小康。至第四代,分两支相传,长兄刘文彬经商,做绸布营生,家业殷盛。弟刘文濬以医术养家,生有六男二女。子久先生为刘文濬的第五子,本名光城。在家庭大排行中行九,故取字“紫九”,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更字子久,并由业师金此楼赐字“饮湖”,晚年题画偶以“观成”为号。

  刘家的处世思想讲求实际,不慕高额盈利,但求平安稳定,所谓“一艺在手,吃穿不愁”,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和诚实劳动,保持温馨和顺的生活。鼓励子弟读书,但却本着“为学不求入仕”的原则,用天津的方言说就是“不混官面儿”。在文化观念上相对比较开放,常以津门百姓流传的一句话来训诫子女,即:“家趁千金万斗粮,不如送儿上学堂”。无论多么节俭,都不忘为晚辈筹措书粮之资,让他们读书习艺。堂上的架格书圃,决不是为了装点门面。除了《仁术便览》、《寿世保元》等医书之外,文典经史也盈橱满箧。子久先生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的濡染熏陶,养成了冲和谦逊的情操和好学上进的品性。

  少年刘子久与一般的孩子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憨厚的外表将内在的聪慧包裹得严严实实。所不同的是,好东涂西抹,写写画画。他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有一颗孤独而又起伏不定的心。一个人读书思索是他莫大的乐趣。特别是家中藏有一套19世纪80年代销行的石印本《芥子园画谱》,对少年子久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他用写仿用的元书纸一页一页地临摹着,独自品味着那些许成功的喜悦,也吞咽着不得要领的涩果。画谱启引着他对自然的无限向往,他曾听家人说,从家院旁流淌的河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是什么样的,是画谱中所描述的那样吗?他面对着墨点、墨线构成的山石,怀想和感觉着它们真正的模样,从画面的单纯和素朴中去感知着、寻觅着。他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亲手触摸那大山巨石,像李白、苏轼那样直面从天而降的瀑布,沿着山路步出云表,登上那象征人生辉煌的顶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