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江口可入千吨级货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10:32 南方日报

  东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拟年内开工,3年后——

  江口可入千吨级货轮

  航运专家称,将助推珠三角东翼经济腾飞

  “看来,我得经常跑惠州、河源了。”广州市黄埔区某航运公司业务员姚小姐说,“提前发展一点客源,到时候好喝东江航道的‘头啖汤’。”

  近日,两个关于东江航道整治的重要会议先后在惠州召开,惠州传出的消息没让姚小姐和她的香港籍老板失望:东江航道整治将在两到三年内完成,届时,大型货轮将在广州与河源之间穿梭不息,东莞、惠州等地将受益匪浅。

  整治工程拟年内开工

  9月13日,省交通厅在惠州召开《东江下游(惠州─东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而在之前的8月22日,省交通厅已在惠州召开《东江中游(河源─惠州)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两次会议形成的评审意见是一致的:东江中游和下游航道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经补充完善后可作为上报审批的依据”。

  字斟句酌的评审意见背后蕴藏着这样的信息:东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工作已接近完成,如果相关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规划,整治工程将在今年内开工,至2008年底整治完成后,东江中下游河段的通航能力将大幅提高。

  东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但与珠江水系另两条河流相比,从通航能力来说,目前的东江还只是一条“小河”:河源至惠州河段长度128公里,仅可通行50吨级驳船;惠州至东江口河段长度116公里,也只能通航100吨级货轮,航道等级分别为VII级和VI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我国的内河航道分为等级航道(I 至VII级航道)和VII级以下航道,VII级和VI级航道虽然属于等级航道,但航道标准很低。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东江中下游较低的航道维护标准,已经不能满足过往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这不但严重影响水运正常生产,甚至制约了整个珠三角东翼的经济发展。

  根据东江航道整治工程的两个初步设计,经整治,河源至惠州河段的航道等级将由VII级上升为V级,可通航300吨级内河船舶;惠州至石龙76公里河段将由VI级上升为IV级,可通航500吨级内河船舶;石龙至东江口40公里河段由VI级上升为III级,可通航1000吨级内河船舶。

  预计年内河源至惠州水运货运量达2000多万吨

  整治东江航道,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东江沿岸各城市多年来的愿望。近几年广东省“两会”期间,惠州等地市的代表、委员就此事提出过多项议案和建议。去年5月初,广东省和交通部拟共同投资25亿元,用5年至8年时间,打造珠三角航道网。

  当年年底,省政府通过了由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共同编制的《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为打造高等级航道网,规划提出了10大项目,其中,总投资为11433万元、建设年限为2006─2008年的“东江下游惠州至东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名列其中。10大项目的建设,将完善西江水运主通道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骨干网,形成干支相通、江海直达的航道体系,河源、惠州与广州成了毗邻而居的城市。

  在运输公司老板多方打听东江整治进程的同时,有航运专家指出,仅仅从资源交流的角度来看,东江整治工程,也将为珠三角东翼的经济腾飞起到助推作用。例如,东江中游地区的铁矿储量1.72亿吨,铁矿石年开采量约470万吨,主要通过铁路、水路运往广州、韶关等地;这里的瓷土,储量1.5亿吨,每年开采量约100万吨,主要通过内河航运供应佛山等地的陶瓷企业。

  有数据表明,预计年内,河源至惠州水运货运量可达2000多万吨,惠州至东江口的水运货运量接近3000万吨。

  这位专家说:“现在的问题是,运输能力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简单的推理就能发现,东江整治完成后,更大规模的物资交流,就是机会和财富。这一点,对政府和个人都适用。”

  本报记者 王小飞

  链接

  东江中游(河源─惠州)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东江中游河源东江大桥─惠州东江大桥河段,全长128公里,按双向航道建设,建设目标为通航300吨船舶的内河V级航道。全程共整治浅滩34个,加上128公里航道的支持保障系统工程,推荐方案工程总投资15398.79万元。

  东江下游(惠州─东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

  东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自惠州市惠州大桥─东江口,按双向航道建设,建设目标为:石龙头─东江口通航1000吨级船舶的内河III级航道,惠州大桥─石龙头为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内河IV级航道。全程需要整治的碍航急流浅滩1处,碍航物清除工程16处,加上116km航道的航标工程及支持保障系统工程,推荐方案工程总投资13865.16万元。

  王小飞

  新闻背景

  历史上的东江航运

  寒风暴雨思君苦 浪打船头替夫惊

  “食粥饿肚我都愿,无愿给夫去撑船。寒风暴雨思君苦,浪打船头替夫惊”。昔日的船工在东江上搏击风浪,在家的船嫂担心丈夫安危,常常倚在屋门吟唱这首歌。

  东江航运历史悠久,在惠州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经济史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有关资料显示,民国以前,水运是粤东地区商品交流最重要的渠道。至清末,惠州有木船逾百艘,内河航运从业人员600余人,成为木材、柴炭等大宗物资的集散地。

  辛亥革命以后,惠州水运又有新的发展,东江上出现了第一艘机动轮船,不久,货物运输生意兴隆,实力最强的东江航运公司竟发展到拥有轮船驳船40余艘、员工400余人的规模。至抗战前夕,惠州某两大轮船公司共拥有轮船、驳船逾百艘,员工逾千人,营运航道远至广州,客运量年逾10万人,货运量约15万吨。

  解放后,惠州水运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1950年春,惠州成立“东江船舶管理所”,管理着惠州至广州航线上的30艘大机船,和分布在惠州、东莞、石龙等地的15艘机帆船。至1957年,东江干流客运航线均由惠阳航运局经营,下游开往石龙、广州,上游开往横沥,中途由博罗至广州,石龙至广州,横沥至博罗等7条客运航线开通,客流量急剧上升,当年客运量达57.61万人次。

  图:

  专家跟随巡逻艇考察东江惠州航段。 王小飞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