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车厢社会与“吻德吻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00:08 红网

  昨日,一对男女学生在公交车上激吻。一位老者说了一句“太不像话了吧”,结果身着南京某中学文化衫的男生一把搂住女生,冲老者大叫道:“关你啥事啊?我偏要吻……”说完再次将小女生搂在怀中激吻起来。(9月19日南京晨报)

  丰子恺先生有过一篇趣文《车厢社会》,说的是他二十余年乘车所见所闻所感,由之悟得,车厢现象实则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景观,其间之流变异趣,足以让人骋目感怀。此则

新闻中所述之景,亦让人有如是之叹。只不过与丰先生经历的长途火车景观相比,作为城市流动血管的公交车厢,似乎更有着勘证社会文明与“异趣”流变的代表性。

  表面看起来,老人与男中学生的冲突是因热吻而起,“太不像话了吧”,这不仅是老人的脱口之词,实则恐怕也是车厢中很多人的同身感言。一个太字,道出了老人的生活文明容忍底线,它的矛头所指,是一对中学生、或者说是部分年轻群体的“吻德吻风”,是其在车厢社会中的个性自由表现指数。其实仔细想想,以吻文化为代表的情感生活表达方式的“自由”之路并不平坦,从它早期被批斥为“堕落”、“腐朽”,经过漫长的禁锢与沉寂,才在七十年代末的文学呐喊中苏醒过来。曾几何时,诗人所赞之吻,银幕演绎之吻,皆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讨论,是与非,对与错,格调高下与否,礼赞挞伐,莫衷一是。现在回头再看,彼时初吻的“破冰”意义,并不在于吻之本身,实则多半是社会负重太深、禁锢太深、“成见”太深的缘故,当负载吻艺的不是唇齿与心灵,而是道德与社会认识时,此吻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自然之吻了。

  吻是情感冲动、情感融合、情感开放的产物(社交场合的仪礼之吻除外),它有着一定的私密性和排他性,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吻无疑应属于二人世界的保留节目,换句话说,即吻德吻风应高度内敛高度自制,严禁公共化表达。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车厢社会在行驶,我们的车厢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变更,而私密的吻之花也大有冲破传统束缚、走出世俗藩篱的迹象。于是,一个新的公共文明自律或他律命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情感文明的公共表达到底有没有底线?吻之花能否最大自由地绽放?也许,在一个特定的开放社会里,这并不能成其为问题。但在老人、中年人、行为自制者、精神修道者时上时下的车厢社会里,这道风尚之槛必须趟过。年轻人有情感宣泄的自由,老年人有自由表达观念的权利,而车厢社会,看起来似乎也需要一个满足各方底线需求的游戏规则,三者之间的道德和秩序博弈,将造就怎样一个车厢环境?不断向外突破的吻德吻风,会颠覆原本均衡的博弈力量吗?在行为自由与观念、言语“捍卫”间,在心无旁骛的年轻人与“心存杂念”的老者之间,在传统与现代、时尚之间,孰去孰从,其实眉目清晰。车厢社会,见证着我们的冲突和进步、放弃与获得。

  (稿源:红网)

  (作者:陈阳)

  (编辑:杨国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