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字号,老字号(金台随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06:03 人民网-人民日报

  郭庆晨

  早晨刚刚起床,楼下便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接着又是奏乐,又是唱歌,还夹杂着主持人高声的介绍。不用说,又一家新店开张了。

  这几年,我已经听惯了新店开张庆典的鞭炮声和锣鼓声。新商号的牌匾挂上还没两个

月,就被另一种牌匾字号取代了。我家南边一家饭店,店名什么旭日升、独一处、福满园、余香居……都取全了;主打的特色菜,一会儿烧烤,一会儿酱骨头,一会儿又成了烧鹅仔,可无论怎么改还是不景气。这不,前几天干脆来了个大换脸———饭店改成药店了。

  店名经常更新,店主不断易人,可店里的顾客却不见增多,生意也并不见看好。我家周围是个商业区,可谓店铺林立。这十几年但见店名换来换去,经营主业不断改弦更张,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可就没看见哪家店办得红火,哪家店让人留连,店铺频繁地改头换面倒是成全了牌匾社和喷绘社。按说,新生事物总是有生命力的,新店铺、新字号应该对顾客有新的吸引力。实则不然。原来,店主人从办店开始脑袋里就只有一个“钱”字。恨不得店铺开张之日便是自己发财之时;经营个三年两载就能成为富翁。那心理很有点儿类似阿Q:别人赚的,我赚不得?以饭店为例,老板追求的是快快挣钱,挣得少了都嫌不过瘾。开店不过月余,不是菜码儿越来越小,便是菜价越标越高,再不就是“当家菜”因为抽条变了味儿。对顾客,进门时敬为“大爷”,笑脸相迎;出门时则爱答不理,“温度”明显下降。我过去常去洗澡的一个浴池,刚开张的那些日子,服务生们个个嘴甜得很,每次离开,前厅的几个服务生几乎不约而同地道声“先生走好”、“先生再见”。可过了没一个月,就再也听不到一声先前那样热情的问候了。何故如此?老板奉行的是“一锤子买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此这般,顾客光顾一次,哪敢再来?没有了“回头客”,靠从清一色新面孔的口袋里掏钱,那招牌还能换得不快?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我们城市里有数不清的“老字号”。论年头,这些“老字号”大多都是“百年老店”。有意思的是,店铺的字号百年不变,且主要经营一个品种,是几乎所有老店的共同特点。耳熟能详的就有全聚德的烤鸭,狗不理的包子,六必居的小菜……实事求是地说,我对“老字号”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比如说六必居的小菜黄瓜、辣椒,味道的确不同凡响。后来发现,我所在的城市的一个副食商店也有六必居小菜卖,买来一尝,果然是正宗的六必居。从此,我家的饭桌上几乎没有断过六必居的小菜———别的小菜吃不出这种味道。此外,我知道像全聚德那样的“老字号”长期奉行的是“诚信为本,以德取胜”的原则,对顾客的口号是“一生只一次,一次记一生”。如此这般,百年不衰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现如今,“老字号”店铺历经百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商店、饭店,其经营也不再是单纯的买卖,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甚至被当成文物而受到了保护。生意做到这种程度,不能说不是巨大的成功。相形之下,许多新字号赚钱的心浓了,服务的心淡了;商业味儿浓了,文化味儿淡了。钱比客贵,商比人高;急功近利,先捞一把再说。这样的思路,与“顾客是衣食父母”的理念实在是大相径庭。失去了顾客的光顾,也就不得不一个劲地换招牌了。然而,只换招牌不换脑筋,新招牌又能呈现几天的亮色?

  真不知道,再过十几年、几十年,我们还会不会有新的“老字号”?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20日 第十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