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偃师经验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07:1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各地大胆实践,涌现出一批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先进典型。《河南日报》系列报道的“偃师现象”,就是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优秀代表和缩影。

  偃师的发展,展示了农区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和壮丽画卷。从靠农业的精耕细作和小麦

“高产、稳产、低成本”生产模式而闻名省内外,到大力发展工业,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钢制家具、制鞋、针织、三轮摩托车等优势产业集群和强大的产业支柱;从作为骨干成员参与河南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十八罗汉闹中原”,到连续10年在全省县域综合实力排序中名列前茅,跻身“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从曾经的土法上马上项目,以及“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发展路子,到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坚持“绿色招商”,获得河南省县级市惟一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殊荣;从靠勇气创市场、靠辛苦赚小钱,到重视自主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获得全省县(市)最多的省级以上知名品牌,获得洛阳地区惟一的“中国名牌产品”。

  偃师的探索弥足珍贵,偃师的经验可资借鉴。偃师显然不具备江浙那些经济强县(市)因处在开放前沿、在获取经济要素方面具有的令人惊羡的优势,而是在相对封闭的内地、在豫西丘陵地带的一片“洼地”中求解市场经济的迷津;偃师不属于那种靠几个大项目突飞猛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那样的发展,不仅需要特殊的机遇和条件,而且还有着“顾此失彼”等先天性的缺陷;偃师不属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赖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样板,那样的“发展”,经济结构往往是畸形的,不仅内生动力不足,而且对外部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偃师不是单靠某一种“绝招”或举措撬动经济增长的,那样的做法,也许短期内能取得奇效,但要实现持续发展,则要困难的多。偃师的发展经验可以用“快、好、稳、全”四个字来概括。偃师的发展,没有什么惊艳之处,没有“神来之笔”,在有些人看来,甚至有点“木呐”,有点“笨拙”。但,我们却从中看到了“各业兴旺,城乡融合,潜力无限,人民富裕”的新偃师。这,难道不正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至高境界?!

  偃师所提供的经验,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一、县域经济社会应当坚持并努力做到科学发展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等地考察工作时强调,做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协调城乡关系的操作平台。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目前县级行政区划2861个,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4%,全国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9%。可以说,县域能否坚持科学发展,对于科学发展观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关系极大。

  偃师的经验证明,科学发展是县域经济最持久、最有力的竞争力。偃师这些年来经济一直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坚持了科学发展的规律。他们坚决摒弃了主要依赖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资源能源的高消耗、粗放型增长的发展方式,把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放在突出的位置,自觉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耗费资源能源向低投入低消耗转变,走出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以及和谐、高效、协调、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偃师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科学发展,需要更新发展观念,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一是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并不排除加快发展,而是要求又快又好的发展,所以,关键是怎么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二是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解决好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的问题。科学发展要求发展应从人的需要、利益、权益出发,由增加财富为主转向以保障人的需要为主。在设计政策、编制规划时,要把满足和保障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使人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三是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二者简单地等同起来的观念。

  偃师的成效还启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应当把既好又快发展作为主题。一要明确发展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绝不单是社会财富巨大甚至人均GDP很高的“富足”社会。二要理清发展思路。要转变“野蛮增长”、“无制约增长”、“不计代价增长”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上下工夫。三要消除认识误区。譬如,要正确认识工业化的内涵,消除单纯提高工业产值比重的错误观念。工业化是一个全国的概念,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市场,不能仅以一个地区来衡量。

  要看到,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正在加大。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为30.9分,河南平均为29.94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002年的0.4分增加到0.96分;其中,河南县域发展潜力指数为49.90分,比上年减少0.88分。由此可知,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不仅表现在速度上,更反映在科学发展上。所以,各县(市)都应当反思自己的发展路子,借鉴偃师经验,在科学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二、怎样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

  河南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县域经济实力仍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各县市内部也发展不平衡;全省许多县都是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我省2004年县域平均人口74.16万,G D P 平均规模43.19亿元,分别是全国县域经济平均值的1.63倍、1.35倍,但地方财政平均收入为1.20亿元,人均GDP6312元,仅为全国县域经济平均值的0.99倍、0.93倍。人口多,总量大,但人均低、实力弱的特点十分明显。这些状况已经成为加快河南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制约因素。

  分析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可以发现,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变化,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困难。偃师在破解这些深层次矛盾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第一,工业化与农村经济的矛盾。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根源于工业化过程中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对农村经济的吮吸,以及工业扩张对农村市场的征服。在工业化过程中,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相比,无疑是弱势经济,处在一种向城市经济供应廉价资源和被迫接受城市高价工业品的双重挤压地位。县域内的“资本失血”、“资金倒流”、人才流失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现象,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偃师通过“农业人口非农化”,“让更多农民变工人”,有效缓解了工业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截至今年7月份,偃师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8653人,占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80%以上。也就是说,在偃师市现有的41万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已经有三分之一以上脱离了农业生产。

  第二,市场化与小农经济的矛盾。我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县域经济来说,仍然以传统的小生产方式为主。市场经济与传统生产方式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着尖锐矛盾,突出表现为“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县域经济推进工业化及农业产业化的瓶颈。如果不解决小生产方式的制度性障碍,推行农业产业化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偃师“通过对农业生产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社会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培育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促进农户间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积极培育农村经济中间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和经济社会架构。他们还通过“集中让土地‘生金’”,“产业集聚:放大磁场效应”等,破解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

  第三,特色化与资源经济的矛盾。不少地方谈到发展县域经济,往往等同于开发地方特色资源。然而,从长期看,这不一定是深具战略眼光的明智选择。因为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往往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因此,在构思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重视特色化的资源工业与生态经济之间的矛盾,切忌采取简单的“发展特色资源经济”的思维定势。偃师有资源但不拼资源,全市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达7亿吨,但仅有8家煤矿、11对矿井,年开采矿产资源所占经济比重不足经济总产值的1%。资源大县的偃师不但注重“细水长流”,而且还注重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偃师的支柱产业。

  第四,市场竞争性与高等资源要素缺少的矛盾。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性高等生产要素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多少,是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与城市经济比较,县域经济在获取这些资源方面处于劣势。偃师通过一系列新的举措,破解了这一难题。譬如为弥补高技术人才的不足,偃师按照“项链理论”念活了“人才经”;建立了发掘人才的机制,“把人变成资本”;通过建设高科技企业,“吸引顶尖人才落户”;激发民间创富热情,使偃师成为一片创业的热土。“仅山化乡的金氟化工厂就引进博士后1名,博士4名。”

  三、县(市)级政府怎样做负责任、有作为的政府

  县(市)是城乡接合部,县(市)级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实现人民富裕方面责任重大。但同时,在目前的行政管辖、财税等体制下,县(市)级政府对区域配置的资源,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控的权力和财力又极为有限。在此情况下,怎样做负责任、有作为的政府,是对县(市)级党委、政府的严峻考验。应当说,在这些方面,偃师市委、市政府也是值得称道的。

  首先是做“负责任”的政府。“有资源但不拼资源”,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何其难!它需要有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需要有“政声人去时”的清醒和挣脱传统政绩观诱惑的自觉,说到底,需要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和无私精神。偃师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明白:“假如煤炭、矿产等资源被掏空、挖完了,偃师人今后吃什么,我们的发展后劲从哪儿来?”他们不惜降低增长速度、不惜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坚决关闭了120多家耗水量大、污染水源的造纸企业,对电力企业强力实施清洁能源工程,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为引进万吨超薄铝箔建设项目,“仅在论证环境保护方面就花去百万元”,这些,都是为了对历史负责。偃师市委、市政府的负责精神启示我们,在县域发展中应力免人为损失。发展是第一要务,然而任何发展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有的代价是发展所必须付出的“成本性代价”,有的却是可避免的人为的“损失性代价”。要像偃师市委、市政府已经做到的那样,以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克服短期行为,坚决阻止“损失性代价”的发生。做负责任的政府,还体现在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不失时机地促进经济发展从投资推动向创新推动转变。投资率的上升是有“极限”的,何况过度依靠投资推动将加大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因此,在发展上要自觉从投资推动向创新推动转变,而政府的作用是增加创新要素供给,以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偃师市委、市政府在这些方面也有可圈可点的表现和成效。

  其次是做“有作为”的政府。负责任,并不是无所作为,相反,正因为负责任,就应当更有作为。偃师市委、市政府领导认识到: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最迫切、最现实的是实现政府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使各级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并自觉用“政府就是服务”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每月8日的企业接待日,是企业向政府“说事儿”的日子,也是政府“有作为”的日子,“接待日开设几个月来,100多家企业的用地、资金、人才、环保、收费问题得到了解决”;市行政服务中心“围着企业转,企业说了算”,“一年多来,该中心为企业服务项目6000多件,按时办结率100%”,是对政府“有作为”的诠释;而坚持城乡统筹,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农民的务农收益,“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产值已占偃师农业总产值的65%以上”;推进小城镇建设,“全市小城镇人口已达15万人以上,从事商业、服务业的达到5万人以上”,“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优势产业新上及改扩建项目的贷款贴息”,这些,难道不都是政府“有作为”的生动写照?

  偃师“强市富民”的路还很长,我们祝偃师一路走好!

  (作者为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喻新安责任编辑:陈要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