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末科榜眼营救3万清远难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09:5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末科榜眼营救3万清远难民(图)
珍贵条幅揭开清代末科榜眼朱汝珍抗战期间营救难民的尘封历史。

  本报清远讯

  (记者曹菁通讯员清合摄影报道)一条家传珍贵的条幅,隐藏着清代末科榜眼朱汝珍老人抗战期间在香港营救清远难民回乡的历史真相。“这是我父亲黄文根一直珍藏的朱汝珍手迹,它见证了父亲与朱汝珍一段烽火岁月的爱国救难忘年交往。”

  昨天,记者来到清城区南门街一个狭窄的小巷里,居民黄先生从家中小心翼翼地捧出已经发黄的条幅,揭开了一段几乎湮没的历史。

  结识榜眼

  原来,抗战期间黄先生的老父亲黄文根为避战火背井离乡到香港谋生,得以在香港行医,有幸认识了当时的清远公会会长朱汝珍(人称朱太史),也同一班爱国青年发起成立的清远同乡协助社有联系。当他得知朱汝珍虽年事已高,但仍不辞危险和辛劳为疏散清远难民奔走筹款时,心底不禁暗暗钦佩,决心也要出力相助。

  据史料记载,在考取榜眼前,朱汝珍发奋读书,曾以县试冠军入读清远县学,22岁时又凭优异成绩考入广雅书院,取列广州府闱第一。27岁考取拔贡,以朝考一等钦点七品小京官,签分刑部江苏司行走,开始了仕途生涯。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汝珍在香港主持清远公会,组织募捐、义演等活动。香港沦陷后,他不惧日本人和汉奸的威逼利诱,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这期间,年事已高的朱汝珍还发动组织归乡指导委员会,帮助因战乱流离失所的难民疏散回乡。

  抗战期间,有3万多清远人在香港谋生。他们大都是从乡间逃荒走难流落到香港的农民,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平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纷纷离港返回内地谋生,一些有实力的社会社团也积极协助乡人回乡。当时在香港的清远人,要回乡又缺路费,许多人只好流落街头乞食,病倒街头。朱汝珍主持的清远公会想方设法帮助难民回乡。

  共襄义举

  当时血气方刚的黄文根结识了在香港从事抗日活动的地下党员方觉魂,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利用职业掩护,渐渐成为地下党和清远公会之间的联络人之一,一有机会就协助他们办同乡子弟学校,组织戏剧宣传队宣传抗日,组织滞港清远难民疏散回乡。其中,最令黄文根难忘的是1942年同乡会让黄老先生组织了3万多清远难民疏散回乡这件事。

  当时公会和协助社联合成立“归乡指导委员会”,朱太史任主任委员,并指派李世祥等人协同黄文根一起负责难民的疏散。谁知这时日本人已有所察觉,将公会的账号冻结了,一时筹措不到经费,难民的处境艰难起来。

  幸经地下党和朱太史等设法斡旋,同乡会找到当时在香港的富商商量,四处奔走募捐才解决全部疏散经费。1942年2月、3月间,第一批几百名难民由黄文根的新婚妻子带队,从九龙步行经过深圳到达东莞虎门乘船返回广州,再坐车回清远。到三月底,最后一批难民也顺利启程了。

  朱太史在香港中华酒家为黄文根等人饯行。在称赞疏散难民的义举后,年迈的朱太史将一幅事先亲笔书写好的题词送给黄先生。

  黄先生此后一直将条幅珍藏在家,数年前香港移民局的官员闻讯也专程造访黄老先生,了解条幅的历史渊源。(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