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可园被抢注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1:16 南方日报 |
近日又有媒体拿可园说事,事情仍然是老调重弹——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被苏州人抢注了,以后出现“可园”牌猪肉也不足为奇。该报道最终的逻辑指向是莞人的品牌意识不强,导致肥水流到外人田里去了。 记得早些时候初看到这类报道时,笔者也是相当生气,大呼谁动了我的奶酪?!等到后来,在采访《可园》一书的作者张铁文先生时方知,海内名可园者,大致有4处,其中位于 苏州医学院内的可园建于清代乾隆三十二年,比东莞可园早了80多年。很显然,可园并非东莞独有。由此推测,有关苏州人“抢注”的说法难以成立。媒体以讹传讹,有失严谨。有意思的是,包括可园商标在内,为什么每次都是在人家抢注了之后,我们才如梦方醒,发现这些东西富含商机,然后就像祥林嫂一样没完没了的哭诉?商战讲究时机,如果不懂得珍惜机会,就是金山银山摆在你面前,又有什么用呢? 可园被抢注之后,不少人懊恼得跺足捶胸,好像可园被人家抢注之后,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就面临灭顶之灾。说到底,这还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维在作怪。众所周知,东莞可园现在是一处博物馆,其建筑园林颇具匠心,加上岭南画派鼻祖二居曾在此居住,其文化价值早在几代人之前已经形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文物只有经过商业开发才能显示出其价值呢?已故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高清海曾经说过,一个健康的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诸方面协调发展的结果,从这层意义上说,文化和经济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存在谁为谁搭台的问题。 最后,笔者的结论是,谁来注册可园都与作为博物馆的可园无关,都与二居曾经的栖息地无关,注册可园商标一事是彻头彻尾的商业行为,它并不能降低或者提升可园的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