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游戏中藏着险恶阴谋日本军国主义借尸还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1:29 新文化报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人们不仅纪念那些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牺牲的人们,更反省着人类在那场浩劫中的过失、教训,提防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再度抬头。但是在日本,少数右翼势力仍然嚣张地宣扬其错误的历史文化观,企图篡改历史,甚至借助电玩游戏产品来达到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

  阴谋

  光荣公司生产的《提督的决断》

  明目张胆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在我国和境外的电玩游戏市场,已发现不少战争题材的日本电子游戏产品明显具有反华倾向。下面是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提督的决断》这个系列电子游戏产品出自以制作历史题材类策略性游戏产品闻名的日本光荣公司(KOEI)。《三国志》系列、《大航海》系列、《太阁立志传》系列,都是该公司的代表作。

  但是,就是这家享有盛誉的游戏内容开发商后来制作的《提督的决断Ⅲ》,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该游戏按照二战历史框架设计,意、德、日法西斯轴心国军队对战英、法、美、中、苏联盟军军队。作品中有不少宣扬日本军国主义、鼓励战争、赞美侵略战争行为的倾向性画面。

  《大战略》系列游戏产品

  恶意编造情节煽动对华仇恨

  另一批受到中国大陆禁令的日本电子游戏作品,是日本Sys-temSoft-Alpha公司生产的《大战略》系列游戏作品中的《现代大战略2003—抵制恐怖国家》(2003年10月24日发行)、《现代大战略2004—日中国境纷争爆发》(2004年10月29日发行)、《大战略—大东亚兴亡史》(2005年1月28日发行)。这些游戏主要表现了以下倾向:

  歪曲领土争端宣扬“中国威胁”

  《现代大战略2004—日中国境纷争爆发》重点描述了日中、日朝之间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并宣称这样的未来战争是无可避免的。故事发生的虚构性场景,厂商只说明在“钓鱼岛”,包括周围的岛屿和岩石。该游戏别有用心地虚构了这样的情景:中国政府通过“反日”这样的“爱国教育”,把国内矛盾焦点转向国外。这就是他们眼中所谓引发后来的“钓鱼岛”领属问题的根源。

  这个游戏的5节~6节,故意虚构了日本与中国发生的“资源战争”。其情节设置直接涉及了所谓“埋藏有贵重资源”的钓鱼诸岛和东海海域的领土权。作品的10节~13节分别虚构设计了金门岛危机、亚洲旗下、死守本岛、夺回金门岛几段戏剧情节。

  恶意编造情节,煽动对华仇恨,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正是这款游戏试图达到的目的。

  恶意丑化中国宣泄反华情绪

  该公司的另外一部作品《现代大战略2003—抵制恐怖国家》也编造了反华故事。其中第5节~8节竟然别有用心地虚构了所谓“中国崩溃”的情节。这种对别国的恶意丑化,完全是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行为。

  警惕

  游戏中的话语权被别国掌控

  中国就无法传递自己的声音

  历史题材游戏这块“阵地”,是电玩领域里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带”,我们不占领,国外的厂商就会占领。对历史的电玩产品话语权就会被别国掌控,中国就会处在一种被述说、被描述的状态,无法传递对自己历史的认识与感悟。所以,在对有害游戏作品保持警惕和抵制的同时,中国游戏界也要争取在世界历史游戏领域里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据《中国青年报》

  菊与刀 日本国民性

  核心辞典

  菊与刀

  举起刀,杀人或剖腹;放下刀,赏菊或冶游。日本国民性最典型的比喻就是“菊与刀”之说。这是日本人民族性格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菊花与刀,两种意象,内涵其实完全相同:菊花的凋谢,岂非就是刀的拔出?刀拔出,人凋谢,那种瞬间的形态,又恰好照应了菊花的凋谢。

  日本传统绘画呈现的日本生活方式中温婉精致的一面

  1 单一性的民族

  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由四周环海这一天然屏障所包围的列岛民族,一般具有较强的内向性格。外国人经常批评的日本人的排他性和岛国根性,一定程度上是这种列岛社会的环境造成的。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代社会,日本人主要依靠捕捞和狩猎维持生活。狩猎民族和骑马民族最具有战斗性的品质,日本国民所具有的尚武习气和好战性,大概离不开这种民族特质。

  在大海这个天然屏障的保护下,日本几乎从来没有被其他民族占领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因为地理上与世隔绝,同时在政治上也常常处于孤立状态,在全世界的主要民族中,日本人也许是单一性最强的一个民族。在日本战时的人口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属于其他血统。

  2 樱花与武士

  日本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花数樱花,人数武士”,这句话的意思是,如同在花中,樱花最美丽,在人中,武士最勇敢。这句日本传统谚语表现了日本人传统的价值观念。但是樱花之所以如此被日本人推崇,美丽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在日本人看来,樱花开得适时、谢得利落。开放时多少还有些从容,但凋谢时,若有风吹,则一夜之间落个一干二净。樱花凋谢时的壮烈,是日本人所憧憬的生活方式。

  农历五月五日是日本的男孩节。一到男孩节,有男孩的家庭就会在院子前面竖起鲤鱼旗,在房间里摆上武士木偶,甲胄,刀等物。鲤鱼旗表示父母祝福孩子出人头地,刀和头盔反映了父母希望孩子成为坚强勇敢的武士。从镰仓时代到明治维新约700年间,日本由武士集团建立了牢固的军事体制,这一体制的顶点就是幕府或者皇室。由于武士和非武士的阶级差别甚大,孩子长大后,只要有可能,做父母的就想让他当武士,过上像样的生活。

  3 “神国”意识

  日本社会最持久、最普遍的特有信仰是神道教。它以统治众神世界“高天原”的最高神——天照大神为崇拜对象,认为他是“万世一系”的天皇的祖先,天皇是天照大神在人间的代表,而日本民族则是臣属于天照大神的天界诸神的后裔。

  神道教还宣称日本为神造之国,即为“神国”,其他国家则是神创造日本时溅出的泡沫凝聚而成。这种“神国”观念使日本人产生一种荒诞的“集体无意识”:即认为他们自己在世界上有着绝对优越地位,他们负有统治世界的神圣使命。

  1592年,丰臣秀吉发兵30万侵略朝鲜,只用20天的时间就占领了朝鲜首府。丰臣秀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叫嚣要在1594年将日本的首都迁往北京,由日本天皇统治中国。从此,日本战争狂人企图制造历史的狂妄有了历史的开端。

  4 “ABCD包围圈”

  在明治维新之前,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当时,拥有军队的大将军掌握国家大权。19世纪70年代,一些青年武士以“富国强兵”为口号,推翻当政的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希望从此建立一个能与西方并驾齐驱的强国。

  明治维新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选派留学生,引进西方近代工业,使日本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与此同时,通过实行一系列强硬政策,天皇的权力达到空前强化,对内集精神、世俗权威于一身,对外则推行“征服亚洲”的强盗政策。

  二战时,日本国民被灌输这样的思想: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国家,石油等资源大部分依靠美国和东南亚。因为日本侵略中国,以美英两国为中心的主要国家对日本实行了限制进口和经济封锁,造成严峻的事态;美国、英国(印度为其殖民地)、中国、荷兰(在东南亚有殖民地)四国正在形成对日本的包围(所谓“ABCD包围圈”)。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日本会自行灭亡。这种宣传在日本国民心中种下了恐惧,最终形成了法西斯主义的土壤。

  5 集体作恶的劣根

  就个人来说,日本人行事都是小心翼翼,但一旦形成集团,便胆大妄为。这是日本人的一个恶癖。平时不会做的坏事也会平心静气地去干。

  在战争时期,这种劣根性以一种极其可怕的形式爆发出来,驱使日本士兵犯下了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如南京大屠杀等。但到了日本投降的时候,士兵们又认为是整个国家投降,个人不必承担战败的责任,也不必遵循“武士道”的精神自杀谢罪,而一下子卸下了道义上的负担。

  以下是日本前侵华士兵下平翅雄对战败之日的一段回忆:“在大约8点钟的时候,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在帐篷里,我们所有的人都面向北方默默地鞠躬。我不由得双泪长流。就在我们开始从最初的情绪中恢复过来的时候,这里那里开始有人高兴地议论说,既然是整个国家投降,我们应当高兴,因为我们可以不必羞愧、大摇大摆地回家了。”

  6 日本文化中“仁”的缺失

  7世纪以来,日本从中国引进了一些伦理概念,“忠”、“孝”原是汉语。但是,中国人从来不把这些道德看成是无条件的。中国的忠诚和孝道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中国伦理的这一制高点,日本从未接受。

  在儒家的原始设计中,“忠”、“孝”只是手段和工具,其最终目的在于“仁”:“仁”则天下归心,“不仁”则天下人皆可诛之。这一伦理体系的设计为后代的揭竿而起预留了一条隐约可辨的“绿色通道”。因此,对于周文王的革命,孟子一言以蔽之曰:“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日本文化从没有接受过真正意义上“仁”的概念。“仁”的缺失,使得“忠”、“孝”一类的概念在日本文化中的位阶直线上升,以致成为终极的伦理概念。因此,在日本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改朝换代的重大政治事件。但是,对于“仁”冷漠和无视,必然使得“忠”和“孝”失去了伦理上的正义性,这样的“忠”和“孝”一旦与暴力结合,无穷后患便由此而生。

  7 “成王败寇”的机会主义

  日本投降后的第十天,《读卖报知》发表社论写道:“我们必须坚定地相信,军事的失败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是两回事,应当把军事失败作为一种动力……我们需要拿出勇气来正视战败这一冷酷的现实。但我们必须对日本文化的明天具有信心。”

  一些人类学家试图解读日本在战后初期的历史心态:为何如此平静地接受失败,而完全不像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得那么疯狂和执著,他们最后分析说:日本对战争的逻辑是,要在世界上赢得尊敬,日本应通过战争来力求获得这种尊敬。但现在事实证明这种选择失败了,那么,日本将试着选择另一种方式来达到目的,比如和平的方式或者发展经济的方式。战后初期日本各家报纸的社论都反复强调:“日本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在新的基础上赢得别人的尊重。”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其领土第一次被外国军队占领。史无前例的在被占领下仍行政运转良好,与其说是美军政策的英明,莫不如说是得利于日本“成王败寇”式的机会主义。据《华商报》

  西方画家笔下象征日本的怪兽形象(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