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近万件青花瓷器浮出水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09:37 武汉晚报

  东海“碗礁一号”沉船考古告一段落

  近万件青花瓷器浮出水面

  被称为“碗礁一号”的清代沉船自今年6月下旬发现以来,一直被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由于天文大潮的到来,海流情况已不适合水下作业。经过5天时间水下作业,考古人员

已基本完成对沉船的水下探摸工作。到昨日,福建东海“碗礁一号”大规模的水下考古终于告一段落。随着两个月左右的考古发掘,关于沉船的真实“故事”也慢慢浮出水面。找到装瓷罐的东4舱

  在昨天进行的水下考古作业中,7名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的工作人员下水同时展开对沉船东侧第4、6舱的发掘,在之前未进入过的东4舱发现多个硕大瓷罐,由此推断该舱专门用于装载大型器物。

  昨天下午1时,7名水下考古人员携带着水下照相、冲泥、发掘工具,在1时20分左右分别从沉船东、西两侧下水,当日水下作业任务是继续发掘文物出水,并对船体进行清理、测量。

  下潜到海底后,考古人员发现位于沉船东侧偏北位置的第4舱处在一片泥地上,稍有触动,细腻的海泥就将海水弄得一片浑浊。很快,考古人员发现4舱中存在大量的瓷罐,由此推断该舱主要是用于装载大型瓷器。

  记者看到这些瓷罐被半埋在泥中,经过沉没时的猛烈撞击和300多年海水侵蚀,瓷罐仍然保持着比较完整的状态,上面绘有精美的花卉、博古图案。而央视记者范伊然在瓷罐附近找到一个绘有佛像的小碗,估计是在船沉没时由其他舱滚进来的。

  发掘出一个将军罐

  考古人员用网兜兜住3个瓷罐,而后提出水面。在现场的故宫博物院陈华莎表示,其中一个瓷罐高约60厘米,上面绘着花篮中装满鲜花图案,并有一个“福”字,这叫“万花献瑞”,是清康熙年间最流行的“将军罐”。这种青花大瓷罐出口到欧洲后,主要被用在皇家、贵族客厅中的摆设。

  同时发掘出水的瓷罐,一个为青花瓷罐,一个为五彩瓷罐,上面的图案也非常精美。

  这是一艘小型船

  根据水下探摸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可以确定沉船长为13米,宽2米,属于一艘小型船。船只北高南低,侧向沉没在泥沙中,头尾朝着东西方向,埋在泥沙下大约3、4米,船头、尾部分已破损。目前探摸到沉船大约有12个船舱,分别装运不同货物,其中东边的船舱很有可能是装大型器物的。从这些数据,专家认为这应该是一艘小型的转货船,负责将货物转运到异地的其他远洋船只上。

  船上瓷器丰富多样

  专家表示,从目前出水的近万件青花瓷器来看,这条船上所载的瓷器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都是相当少见的,是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收获最大的一次。这些瓷器大部分是清代康熙中期江西景德镇民窑的外销瓷,有部分是康熙早期的产品。瓷器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做工十分精细,有的花纹体现了浓郁的欧洲风格,一部分则相对粗糙。可见这些瓷器的销路各不相同,至少可以确定其中一部分是销往欧洲国家。

  在出水瓷器中,发现为了防止瓷器破碎,古人在瓷器运输过程中采用了非常有意思的保护方法:除了捆扎严实以外,还用种子和海泥填充其中,浇上水,这样种子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慢慢发芽生长,把瓷器再牢牢地缠住。水下考古仍将继续“碗礁一号”水下考古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发掘工作仅进行到中期,水下考古仍将继续。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将对每个船舱进行抽泥、清理,并精确测绘出沉船的各种数据。最后,他们将查看沉船的船底形状,并清理船周围淤泥中的散落文物。同时,出水的瓷器经过表面泥沙、凝结物等清理、脱盐、登记、分类、编号后,移交文物管理部门。中国古沉船知多少?

  专家:超过两千艘

  近年来,有关在沿海地区发现古代沉船的消息时有耳闻,那么中国沿海地区究竟有多少古代沉船呢?中国水下考古队昨日在福建进行了大致测算。

  水下考古学家推算,全球海洋中有近300万艘尚未打捞的沉船等待世人探索,沉船较为集中的地区大多是古代海上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比如地中海海域、欧洲到北美的航线、中国到东南亚航线和中国到日本航线的海域。据测算,中国南海的古沉船应该超过两千艘。

  根据近20年来中国水下考古工作队进行的水下沉船遗址调查和发掘来看,中国沿海水下沉船分布广,而且年代久远。本报特派记者蔡早勤特约记者侯希辰李坚后方统筹记者陈学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