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道冠古今西文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09:50 红网-三湘都市报

  记者 文华 实习生 李杨

  历尽劫难西文庙

  西文庙,即长沙府学宫,旧时长沙的最高学府。1938年,学宫毁于“文夕大火”,现仅存“道冠古今”一石坊,以及文庙坪、修文街、登瀛桥、东学巷、西学巷、学宫门等街名

,成为古城沧桑的见证。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潭州知州吴仲复在长沙城东南大兴土木,建设学宫,将庙学改为州学,开长沙府学之端。

  长沙府学宫即后人所称的西文庙,当年五月落成时,倡导教育改革的王安石闻讯写下《潭州新学诗并序》。此后长沙府学屡载史册。

  文庙与学宫,历来是彰显一座城市教化水平的标识建筑。对先师孔子的祭祀崇仰,与对众生斯民的灌输教育,在官学领域,往往并作一处,“左庙右学”之制,由此产生。老百姓习惯把学宫称为文庙。

  长沙作为通衢大邑,素有“潇湘洙泗”之称,自汉以降,兼具县治、府治、省治地方中心作用,以文庙而言,也就相应有“东文庙”(善化县学宫)、“北文庙”(长沙县学宫)、“西文庙”(长沙府学宫)及“学院衙门”(现学院街原省提学史衙门)的同城分设。

  千年来,西文庙随长沙城变,跌跌宕宕,数度毁弃,又为历代朝官勉力重修扩建。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扩修在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由知州资政阁学士曾孝序主持。

  从清光绪《善化县志》“长沙府学富图”可窥视当时学宫的恢宏。正殿五进,依次为核星门、大成殿、御碑亭、崇圣词和尊经阁,西面为训导署、名宦词、乡贤词、射圃等,东面为教授署、明伦堂、文昌阁、屈子调等,东南角上高耸魁星楼,可俯瞰城墙内外。

  昔日辉煌终落尘

  清光绪《湖南通志·人物志》按“县以上官吏,学术有所成就,忠孝气节闻名于当世”为标准,收入湘籍进士179人,其中潭州52人,占去近30%。北宋有长沙县举人王世则中进士第一,南宋有宁乡县举人易祓中状元。

  元初,长沙设潭州路学(后改名为天临路)为全路最高学府,府址在西文庙,任命学官,以掌教育、文庙祭祀与学校行政事务,路学设教授,并有学正、学录以辅佐,全面恢复和发展学校教育。

  明代,“科举必由学校”,因此,求功名的长沙士人都齐集于西文庙,大批学人士子从此而出。明代,长沙府各属,仅中进士即有77人之多,其中有官至尚书大学士的夏原吉、李东阳、张治等人。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设科分教,并学作八股文以备科考。由于学校为科举服务,生员也不必坐斋读书,只是按时参加考课而已。明代的官学已逐渐沦为了科举的附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