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椽笔当枪,弯弓射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04:0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椽笔当枪,弯弓射日(图)
张恨水

  值此庆祝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以为在推崇诸多弘扬抗日精神的文艺作品时,不可忽视张恨水这位以俗文学形式创作抗战与国难小说最多的大师。据初步统计,自“九·一八”事变后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恨水先生创作的抗战作品高达800万言,约占其一生全部创作总量的1/3。

  书生顿首唤国魂———主题转换

  张恨水是一位“不肯和时代思潮脱节”的写家,经受过新文学阵营影响与读者的批评,上世纪20年代后期他便逐渐从“游戏人生”中挣脱出来,产生了“叙述人生”、“有益于人”的文学观,从《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前进的轨迹。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血与火的现实激起了先生“渴饮匈奴血”的爱国豪情,加之与共产党人的接触,人生观与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促发了文学观与时俱进,自觉地走向了为民族救亡事业服务的大众化道路,创作并自费出版了《弯弓集》,隐喻“弯弓射日”,在其《自序》中大声疾呼:“今国难临头,必以语言文字唤醒国人”,此后多次重申:“抗战时代,作文最好与抗战有关,这一原则,自是不容摇撼!”

  现实主义新境界———创作升华

  如果说,在抗战以前,“是正义的道路把张恨水引向了现实主义”,那么,真正让这位职业写家迈入现实主义创作新境界的则属抗战时代。从不参加任何党派组织的张恨水第一次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成为理事之一,理直气壮地宣称要为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工作,使本土文化与西洋文化交流,“以产生出合乎我祖国翻身中的文艺新产品”。

  据张恨水研究会最新统计,张恨水抗战作品中的主体部分———中长篇小说共有40部左右,其中写于八年抗战时期的有近30部,都不离抗战与国难的大背景、大方向。这种分类格局与新文学相同,在时间上也与新文学家彼此呼应。作品大多侧重于描绘客观生活场景,描写抗战典型环境中的各色各样形象,普通老百姓、小人物、基层官兵占据了重要地位,并注意到了细节的真实刻画。在初期的抗战小说中,《冲锋》完全遵循写实原则,反映了日寇侵占天津时的狂轰滥炸与血腥杀戮,再现了“天津将陷落时那一角落的现状”,勾勒了一个由普通教员锻炼成长为杰出抗战志士的张竞存的形象;《大江东去》在国内首次用文学形式揭露南京沦陷时日寇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罪行;《敌国的疯兵》在触及战争扭曲人性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现实主义解剖力度与深度。

  相比而言,抗战后期张恨水的讽刺暴露小说,明显加深了对人生对社会的表现力与批判力,已经从过去的“叙述人生”上升到自觉地“要替人民呼吁”的现实主义新境界;艺术风格也由“言情为经,社会为纬”而转变为“社会为经、言情为纬”。作品充满着关照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正义感和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揭露腐败与官僚政治的锋芒更加尖锐,笔调辛辣刻薄,以《八十一梦》、《魍魉世界》、《五子登科》最具代表性。

  史存光照意蕴长———立场使然

  在1944年纪念先生创作30周年之际,新华日报负责人潘梓年先生作为进步力量的权威代表,对张恨水作过一个非常明确的评价:“恨水先生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精进不已……更重要的恐怕还是由于他有一个明确的立场———坚主抗战,坚主团结,坚主民主。”潘先生赞美张恨水的“三坚主”说,恰恰也言及了抗战精神的要义。

  实事求是地说,抗战中的张恨水,严格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写作,实际上已打破意识上的“正统”与非正统的界限,通过“中间偏左”的策略运作,突破当局新闻与文化封锁,其“偏左”显然是倾向进步,“中间”不仅仅是为报纸生存而被迫采取的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张恨水等《新民报》负责人坚主团结立场,不受任何政治偏见左右的正直品格。因此,张恨水抗战作品实际上是我们研究抗战史、抗战精神的“信史”。

  1944年初夏,重庆《新民报》主笔赵超构参加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返渝后写成长篇通讯《延安一月》,起到以事实驳斥反动势力攻击共产党的作用,被周恩来誉为“中国人写的《西行漫记》”。笔者曾在1991年6月19日随张恨水研究会副会长徐继达登门拜访赵老,赵老感慨地拿出了张恨水当年为《延安一月》所作的《序》。《序》中写道:“……这次赵超构兄去延安访问,事先曾和朋友商量,应当取个什么态度?我就很简单地贡献一点意见,观察最好一切客观”;“《延安一月》全篇的叙述与批评,都是很忠实的。”张恨水这种“客观”、“忠实”为精髓的写作意见,正是他在抗战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原则的思想印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22日 第七版)

  作者:郑炎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