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日欧汽车消费偏理性 中国汽车消费“好大”(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05:03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美日欧汽车消费偏理性 中国汽车消费“好大”(组图)
美日欧汽车消费偏理性 中国汽车消费“好大”(组图)
  在逐步进入汽车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也同样在形成自己的汽车消费文化,而时下消费文化中的一些元素,似乎并不符合中国原本的国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应该能给我们的消费者一些启示。

  中国猛推大排量新车

  德国人鲁兹·罗森在中国工作刚刚满一年,他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对新车型和高档汽车是如此热衷,中国的车市也似乎正在成为一个国际新车型的秀场,而即使在一些偏远的中小城市,也时常会出现高档的SUV或跑车。

  罗森的疑惑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每天有数百万辆挂着大众标志的车驰骋在中国的道路上,但刚刚或者说准备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自然有着与德国不同的汽车消费习惯和消费文化。

  2000年末,以上海通用“赛欧”为代表的六款车型集中下线,这件在后来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汽车新闻之一的事情,实际上开启了中国汽车的一个新时期。在这个时期,跨国企业承诺每年至少引进一种新车型。“老三样”驰骋中国车市十年的局面将一去不返。

  但很快,这个承诺就被跨国企业自己打破了,随着车市出现的爆发性增长,新车型的推出也随之开始步入高峰。据统计,2003年,上市新车型50款左右;2004年又有近50款新车型投放中国市场,如果加上各种改款、改型车,两年的新车型突破100种。而2005年的前9个月,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不可思议的70多种,平均一星期两款新车。

  如此密集推出新车型,原因就在于制造商们迎合消费者的心理,据了解,近几年来几乎每个新车型前6个月的销量都是最多的,而后就逐步减少。喜新厌旧的消费心理促使厂商不断地推出新车型以刺激购买。就这样,中国的消费者和厂商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对新车型的循环:厂商迎合消费者而不断推新,而消费者在厂商的动作下似乎也把注意力放在了新车型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新车型中,大排量的汽车比例不断上升。在2000年以前,我国车型中,排量在1.4升以下的车型约占33%。在2000年推出的新车型中,小排量车占25%。2001年推出的新车型中小排量车占33.3%,大排量车型却占到当年新车型的50%。到了2003年大排量车型更是爆发上市,共有10款2.0升及以上的车型上市。这一年,小排量新车型约占当年全部新车型的25.5%,2.0升以上的新车型占全年新车型的32.5%。

  到了2004年,中国引进轿车的排量越来越大,如别克荣御排量3.6升,国产奔驰E280排量3.0升,天籁排量3.5升,奥迪A8排量4.2升……在2004年上市的新车型中,排量在2.0以上的占72%,而2005年,更多排量高于3.0升的国外品牌轿车在中国投产。

  据统计,中国正在成为世界豪华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价值180万元以上的奥迪A8全球不过180辆,中国就占了1/3;奔驰新款S600等200多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在中国的销售量往往占全球的20%以上。由于较经济型车更丰厚的利润,合资企业正在加快把国外高档车引进中国,奔驰、宝马均在国内开设了生产线。

  业内专家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为,中国消费者的“汽车本位”思想,将汽车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造成人们对汽车消费的一种盲目和狂热。

  欧洲日本青睐小型车

  相对于刚刚开始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早已跨入了汽车社会,汽车消费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然而,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的汽车消费文化却有着很大差异。

  曾在德国留学五年的王锦对此感触较深。德国是世界汽车工厂,而且当地中层白领的年收入足够买一部奔驰或宝马,但在德国的城市里,奔驰往往都是公司的公车,或是当地的出租车。私车大多还是紧凑的两厢大众小型车,从甲壳虫几十年来的畅销就可见一斑。

  按照德国人自己的说法,小型车的好处在于减轻道路压力、降低油耗及污染。在欧洲,人们长途旅行更愿意选择飞机和火车,家庭车主要用于城市交通,在欧洲生活的人都知道开个大车在欧洲城市找停车位有多难,小排量微型汽车因此又有着大车无法比拟的方便性。

  也正是这种原因,德国国内新车型的推出并不频繁,更多的是对原有车型的改造。一款甲壳虫风靡数十年便是佐证。据了解,大众、奔驰每年推出的多数车型都是以销往海外市场为主,特别是东亚市场。

  日本也有着与欧洲同样的情况,因为城市公交系统非常便利、完善且价格低廉,相当高比例的日本人对买车的需求并不强烈,家中即使有车也并不常开,他们平时办事、上下班时一般都会尽量利用城市公交系统,只是在必需时才会出动自己的“爱车”,例如外出游玩时,一家人一辆车其乐融融。

  大型车是美国人的最爱

  由于美国地广人稀,道路交通非常发达,所以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美国是真正的汽车社会。在美国,很多小孩从12岁起就开始学车,16岁的孩子开着自己的车上学已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不会有谁认为这是奢侈。因此,在美国到处都是汽车银行、汽车餐馆……甚至还有汽车教堂,新人们可以在汽车里举行婚礼!牧师通过一个小窗口为他们举行仪式。

  美国不仅是全球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也同样是在用汽车体形最大的国家。大体积、大排气量是美国汽车的标志。在各种车型中,S U V 和皮卡是美国人的最爱。据统计,2004年全美售出的越野车超过300万辆,与1990年的100万辆相比增加了两倍。根据预测,到2005年,越野车在美国汽车的销售将占到四成。而皮卡的销售更是经久不衰,由于需要经常拖曳房车或游艇等大型物体,美式皮卡在设计上采用大排量发动机(大多安装5至6升的增压柴油发动机)。为了满足野外休闲的较高要求,许多车采用的是四轮驱动。

  另外,美国人的汽车换手率也非常高,由于汽车价格便宜,二手车市场发达,一辆新车刚开了不到1万公里就被转手是常事。对新鲜事物的喜好令汽车厂商也加快新车型的推出,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

  国情才是决定因素

  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维·史密斯博士在南京表示,中国不能克隆美国的汽车消费文化。他指出,目前在全世界每天生产的8200万桶石油中,美国每天就要消费掉2040万桶,而这些石油资源75%消费在交通工具上;但美国人仍然越来越多地使用耗油量大的运动型多用汽车。他认为,美国式的汽车消费文化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并同样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如果中国要按照美国的消费模式下去,必将会造成能源、环境以及社会方面的问题。

  但中国车市的事实却表明,美国式的汽车消费正在成为中国模仿的对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对于汽车消费的认识。由于过去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很低、国内汽车产业不发达,加上对进口汽车征收了很高的关税,因此汽车是奢侈品,拥有汽车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何玉宏认为,虽然从本质上说,小汽车的拥有是一种个人的消费行为,不应受到限制,但事实上,汽车的运行会带来污染增加,使道路变得拥挤,降低其他运载工具行驶速度,干扰和影响步行者的行为等,从而使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

  勾晓峰

  责任编辑:李胜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