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千秋此处妙高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09:35 红网-三湘都市报
千秋此处妙高峰(图)
本报记者 文华 实习生 李杨

  对于读书人来说,在长沙最该记住两个地方,一是岳麓书院,一是城南书院。岳麓书院让岳麓山熠熠生辉,城南书院则让妙高峰闻名遐迩。

  千秋书院 朱张讲堂

  长沙城南的妙高峰,面临湘江,风光秀丽,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抗金名将张浚,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职衔出使潭州。张浚是南宋大儒张木式之父,在此期间,张木式也随父来到潭州,寓居城南妙高峰下。

  张木式闻衡阳名士胡五峰学问渊博,便从长沙到衡山听其讲学。学成返潭,邀集学者相与讲习,并在自己的寓所创建了城南书院,其父张浚为之亲题“城南书院”匾额。张木式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因而声名远扬。

  城南书院名为书院,实为张氏私家园林,规模颇大,有屋宇31所,基地园土26处,并有监院、讲堂、书房六斋。张浚父子还在此精心营造了“城南十景”。丽泽堂、书楼、养蒙轩、月榭、卷云亭,集楼台堂榭之胜;又有绿竹成阴的琮王争谷、高邱重叠的南阜,一池如碧的纳湖;纳湖中置听雨舫和采菱舟。

  据1936年《长沙市指南》载:“卷云亭在妙高峰中学之门楼上。城南十景,惟此独存。亭仅方丈,可容三四人坐憩。湘水前横,麓山在望,春夏之间,凭窗西眺,烟波云雾,叠叠重重,在湘滨向麓顶上升,如卷绵焉,此或‘卷云’之名所由来?”

  淳熙间,张木式召为吏部员外郎,离开长沙,十景逐渐荒废。到元代,南阜上的“苍然观”改为“高峰寺”。

  盛况重现 丽泽风长

  此后,历代长沙的治官都试图恢复城南书院昔日盛况,但终无结果。

  清乾隆十年(1740年),杨锡绂任湖南巡抚,下车伊始,杨便赴岳麓书院课试生童,然而前来应试的生童寥寥无几,问其故,只因长沙城到岳麓书院“中隔湘江,稍遇风涛,士子即畏涉不前”。

  杨决意将岳麓肄业请生迁移至湘江东岸的城内就读,恰巧在都正街得都司衙门空署一所,于是将其改建成书院,因该书院在城之南隅,乃称“城南书院”。此举极得人心,司、道、守、牧各官都捐出养廉银,历一月落成书舍80间,分正谊、生敬、进德、存诚、居业、明道六斋,又仿岳麓御书匾悬之讲堂,岳州知府黄凝道捐建御书楼于书院东南隅,传诵朱熹、张木式及有功书院诸先贤。

  道光二年(1822年),巡抚左辅认为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邻近善化县治,市嚣嘈杂,不利学子静修,于是将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复迁至600余年前的创始地妙高峰上。

  道光皇帝御书“丽泽风长”匾额,从此城南书院步入了它的辉煌时代。继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之后,湘中一些知名之士如陈本钦、孙鼎臣、何绍基等,都先后在这里任过主讲。湘中大儒李元度、左宗棠,民主革命家黄兴、陈天华,著名教育家杨昌济、谭云山等亦藏修于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城南书院与湖南师范馆合并,称湖南全省师范学堂,次年改为中路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湖南第一师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