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鼠标革了铁锨的命” 数字化成就了青岛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11:48 人民网

  人民网青岛9月22日电记者宋学春报道:日前,青岛港集团的“集成可视化港口生产指挥系统”摘取一等奖。昔日人山人海的劳动场面在青岛港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机械的自动运转,码头工人形象地称之为“鼠标革了铁锨的命”。目前,青岛港的计算机应用已经覆盖了全集团装卸生产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在生产和管理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有利地提高了港口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青岛港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达到国内沿海港口领先水平。

  青岛港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以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生产模式,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流程化。青岛港的信息化应用如今已经渗透到港口各个领域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青岛港超常规快速发展的强力推进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青岛港建成了以港口为中心,利用通信、信息网络把广大货主、船东代理、海关、商检及世界港口联为一体,为各方面提供综合性、智能化信息服务的区域性航运信息枢纽。

  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港口现代化的程度。青岛港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初,全港“管理信息系统”就投入运行。当时在信息化建设并不被企业重视的情况下,青岛港的决策者却以独到的眼光,明确提出:搞信息化建设“不是量力而行,而是尽力而为”。1996年在企业发展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青岛港投入1000多万元在国内率先建起了EDI系统,并在一年后建起了全国港口最大的信息中心,肩负起青岛港走向信息化的时代重任,标志着青岛港信息化建设驶上快车道。目前,青岛港的EDI中心已把国内外多个船公司、集装箱场站与青岛港连为一体,每天有近千条电子报文穿梭来往于青岛港和世界各大航区、各大船公司之间,极大的提高了集装箱运输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过去老港区日处理3000多箱就已经达到饱和,而现在达到14000多箱仍井然有序,有条不紊。青岛港充分发挥EDI技术的领先优势,使青岛地区80%的外贸集装箱运输单都通过港口EDI系统进行交换,实现了国际贸易无纸化、网络化和快接捷化。近10年来,青岛港仅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就累计达上亿元,而且每年都有10个以上的大项目上马。

  在国家及青岛市的支持下,从2000年起开始实施青岛港信息技术改造工程,该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2561万元,经过五年的建设已基本实现了规划和设计目标:建成了集成可视化港口生产指挥中心,港口管理实现了全面计算机化。这为生产组织调度、船舶引航等方面的管理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建设了集管理、效益、和控制为一体的内部管理集成平台,全面推广和应用人事、财务、物资、设备等管理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这样全面提升了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初步建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的港口物流信息共享平台,这进一步改善了口岸环境,扩大了用户范围,增强了青岛港的竟争力;建成以总体资源规划为基础的港口数据库,完成信息数据资料的分析和查询系统,实现了信息处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为建成信息港奠定了基础。

  信息化重金投入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青岛港在经历了以单纯货物装卸运输为特征的第一代港口和以临港工业为代表、以港口腹地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为特征的第二代港口之后,正向着以技术、信息和综合物流服务为特征的第三代港口加速转变。2003年,常德传主席、总裁提出了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四个一体化”的战略定位,这从全新的高度,确立了青岛港信息化建设进一步由“服务”型向“拉动”型转变的思路。这“四个一体化”为决策经营一体化,开发管理一体化,规划实施一体化,服务拉动一体化,面向未来,面向全球,目标直指“打造数字化港口”,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四个一体化”确立了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青岛港始终瞄准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坚持科技兴港,建成了国际一流的信息中心,建成了国际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信息化基础网络框架已经形成,各种应用系统遍布港口的各个领域,实现了信息化整体水平领先国内先进港口。青岛港信息化发展水平正在由“诺兰模型”的应用扩展阶段向集成阶段上升。尤其是青岛港集装箱生产管理系统、集团生产调度中心、港口内部集成平台和物流信息网平台四大应用系统建设,使青岛港开始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和利用。在我国对信息资源利用并不充分的今天,青岛港作为传统基础产业的有益尝试,无疑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

  青岛港的信息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青岛港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他们培育了一支精干的信息技术队伍,信息中心每年都引进大量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来充实其队伍,现在他们已成为港口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在青岛港“三个一代人”企业精神的鼓舞下,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研发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特别是每年都有软件开发产品被应用到港口生产建设的各个领域,为港口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其中一些科技成果已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如青岛港物流配送系统项目获青岛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公安计算机信息系统运作与管理获青岛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前湾三期智能生产系统控制》获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奖,青岛港船舶动态监控及电子海图管理信息系统获国家安全科技成果三等奖。为了进一步提高港口的生产效率,在常主席、总裁提出的“1>2”的目标指引下,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涌遍了全港的每个角落,人人都参与软件开发,人人都有发明创造,这就出现了信息化建设的合力,正是这种合力加速了青岛港信息化建设的步伐。2004年集团“千项软件成果”硕果累累,在常德传主席、总裁的直接部署和强力推动下,集团千项软件开发应用和推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04年底,集团各单位计算机开发、应用软件成果,胜利突破1000项,达到1148项,标志着青岛港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为建设数字化港口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十几年来,在信息化建设的带动下,青岛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青岛刚全年累计吞吐量从1998年的2000多万吨发展到2004年的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1988年的2万标准箱提高到2004年的514万标准箱。进入新世纪的几年间,青岛港连续4年实现每年两个千万吨的强力跨越,一举跻身世界集装箱港口14强。这就是青岛港的速度,这就是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在青岛港得到了最有力的见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