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尊重市场 弘扬理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05:03 中国青年报

  在经历过一个多月围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大讨论后,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就众所困惑的问题开展一次畅所欲言的思想碰撞,其激起的波澜是多么壮观。每次打开邮箱看完读者来信、点开论坛看完网友留言后,我们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离共识已经越来越近。

  这种感受,是在深刻领略到大众智慧风暴后的一种心灵震撼。

  一封封直露心声的来信让我们触摸到真诚的力量,一个个角度不同的留言让我们体会到碰撞的力量,一篇篇深入剖析的文章让我们感觉到理性的力量。我们知道,在就业的路如何走的问题上,没有一种持建设性的态度,没有一种共同的利益感受,没有一种深沉的爱,是写不出这样的来信的。在数千封参与讨论的留言来信中,要特别感谢一位读者,他的来信长达1万多字,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就业路这个命题,我们惊叹于其睿智,更感动于其精神———朋友,多谢了!

  对于这次讨论,可能会有一种担忧:如果问题被提出来,引起广泛关注,而因为政策从设计到执行有个时间过程,问题不能立刻得到解决,会不会在暴露问题中加剧矛盾?对此,我们认为:既然问题客观存在着,它在明处和暗处都会起到破坏作用,不暴露问题,可能暂时会在表面上减少矛盾,但会延缓问题的解决。而公开则可能会有这样的好处:它使问题根由清理得更明晰,使解决办法汇聚得更多样,使相关政策制定得更准确,从而加速解决问题的进程。只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或者让人看到了解决的希望,对未来寄予良好的预期,才能真正让人在基层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大讨论的目的旗帜鲜明:就是为了拨开迷雾,寻找路标!那么,经过了这场大讨论,我们找到路标了吗?

  找到了!路标上写着市场和理想:走好就业的路,要尊重市场,弘扬理想。

  这次讨论中,参与者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市场。他们说: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用市场经济的逻辑办事,要尊重一个理性经济人在就业上油米柴盐精打细算的理性选择;他们说:市场化已融入百姓生活,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家庭确实花费了不少费用和精力,毕业后找一个收入稳定的工作反哺家庭是人之常情;他们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如果没有代偿的手段,很难产生可持续的、成规模的人才流动。

  我们基本认同这种对市场路径的肯定———现实是回避不了的。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20多年,市场观念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始终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人力资源的配置,亦不例外。在就业导向中,我们不能无视这个现实背景,不能蔑视这个经济规律。

  基于这种认识,为了扩展就业之路,“市场引导”应成为各项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尊重就业者的经济理性和发展理性,尊重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应有的需求和追求,并将这些融入到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中。即使不能提供现实的利益,也要通过政策提供一种预期。惟有站在市场这个逻辑起点上制定公共政策,设计制度安排,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正如一位读者指出的那样,基层就业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全民努力填平现实差距。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且如果没有人开始一砖一瓦去建,它就永远只是平地。如果只遵循市场规律,落后地方就不会有人愿去,那里就会更贫穷,也就更吸引不了人。总要有人逆水行舟,总会有人作西西弗斯,这种行为的驱动力当然不会来自市场,它只能来自超越物质的理想主义。

  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市场规律只能调节物质层面的需求。在物质需求之上,人还有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可能是事业上的成就感,也可能是帮助他人的快乐。所以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还有徐本禹,还有吴奇修。在讨论期间,我们对百年中国农大解放以来的历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追访,发现其中闪耀着一种延绵不绝的理想主义,就像该校一位志愿支边的84届毕业生所说:“我就是觉得吃苦很有乐趣,我是按自己的想法活着。”

  在当下要解决下基层开头难的问题,应该寻找到市场与理想的结合点,提供切实的理性预期,尊重市场,弘扬理想。我们倡导的是一种更开放的就业观,即超越眼前利益看到长远利益,淡化物质攀比激发精神需求。比如说,下基层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提升一个人的阅历,这可以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础;下基层能够体验到一种别样的生活,从而增加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基层可以为一个人提供比就业饱和的都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等等。我们可以列举出面向基层就业的许多优越性,而开放的就业观,正是能超越即时利益看到这些优越性,把握这些优越性,在着眼未来中锻造坚实的起飞平台。

  中国社会发展到目前阶段,大学生下基层既是党中央的号召,是国家需要,也是市场驱动。任何社会其实都埋藏着对崇高的敬仰、对远景的向往之心,任何时代都需要理想主义,包括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许多人心底都埋藏着理想主义的基因,大势所趋之下,只要政策有力,引导得当,唤醒和弘扬理想主义,以市场为支点高扬青春理想,就业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本报评论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